層次不同勿多言

人到中年,經歷了很多,被中傷過,才慢慢體悟出,與不同層次的人解釋,不僅是在下毫無意義的功夫,更是傻。


層次不同,解釋也無濟于事

曾看過這樣一則故事。

孔子的學生,子貢在門口遇到一位客人,便聊起來。

暢聊中,客人詢問子貢,你覺得一年之中有幾個季節呢?

子貢答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卻不予贊同,便說一年之中其實僅有三季罷了。

兩個爭執不休,恰好孔子從里屋出來,兩人便立刻向孔子求證。

孔子抬頭看了幾眼客人,便道,一年中僅有三季。

客人聽此話,便得意地走了。這時子貢卻十分郁悶,滿滿地不解,便詢問老師“一年之中有四季,為何你把它說成三季呢?

孔子語重心長道:“你細想一下,蚱蜢是不是全身都是綠色的,只在春天生存,秋天就結束生命,又何嘗知道冬天的存在呢?


那位客人,身上不正是綠色的嗎?

若是你執意與他爭論這個問題,怕是爭執幾天幾夜也是枉然。”

子貢沉默了些許時間,心想確實如此。


生活中,不乏有如客人的這類人,他們堅持己見。


本無可厚非,只是他們與你并不是同一個層次上的人,注定理解不了你的所做所為。


因而,你心中的價值點,而在他們眼里卻是不可思議。

記得王爾德先生說過:“和別人談論他不了解的東西是徒勞的”。

人與人之間,認知若是不在一個層次上,你與他說再多也是枉然。


解釋,點到就好,如不能認同理解則多說無益。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話,還是要說給懂的人聽才有意義。

若是層次不同,注定無法溝通,因為當兩個人的認知水平相差太多,站得高度不同,必然領會不到你的所思所想。


這時候,做再多的解釋也只是一種無益的消耗,只會給自己徒增煩惱罷了。


遇到層次不同的人

保持沉默是最明智的選擇

前幾天,與表哥閑聊。

聽他說到有一回與領導去外單位去辦事,事情辦完以后,他們開車來到停車場的出口處,一個帶著紅袖章的老人過來跟他們收費。

而他們的車才停了不到半小時,老人卻非要收他們五十塊錢。


表哥當時心里不解,便說了幾句,你們這樣的收費也太符合規則了吧。

沒想到,老人竟立即把停車場的閘門給關上了,接著安然無事地走進傳達室,樂呵樂呵地喝起茶來。

表哥正打算下車與他理論理論,這時,領導卻制止了他,一聲不響地去把停車費交了。

順利離開后,表哥向領導抱怨,明明是他那里的收費不合理,為什么要低頭妥協?誰怕誰呢!


最壞的不過是跟他繼續耗下去唄,就算是要交錢,也只是交合理的費用。

領導卻笑邊說,你啊,終究還是太年輕了。這件事,明眼人也能看得出來,他就是在胡亂收費。


可若是你為了這點錢都把時間浪費在這里了,耽誤了接下來的重要行程,著實不劃算啊。

表哥說,這么多年過去了,他依然記得他領導當時跟他說過的這句話:


與層次不同的人爭辯,其實是一種自我損耗,而面對層次不同的人,保持沉默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人與人之間本就有差距,有的人認知層次只能到那兒。


你再怎么與他講道理,也無法消除你們之間的認知差距,反而只會白白地浪費你的時間,最后得不償失的是你。

深知,世界之大,人本就分三六九等,雖然我們無法改變他人的品性和修養。

但慶幸的是,我們可以主動去遠離他們,知道層次不同,便不與他們作過多無謂的爭辯和糾纏。

很多時候,選擇沉默,才是對自己最大的保護。

當你經歷得越來越多,你終會明白,最好的發聲方式,莫過于少說話,多做事,踏實地做好自己。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