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秋天的時候,我家鄉的稻子一層層黃了,整座山都溫柔起來,微風吹動,一層層的梯田連在一起,鼓動所有的稻谷碰撞,發出風鈴一樣的聲音。
住在山底下的貓村的農民,聽著一把把彎腰的稻谷甩出碎碎的聲音,心里開始算計——倒不是稻子熟了,要把打谷機搬出來打稻谷了。
還沒到那時候,谷子最性急的時候,恰好是需要等一等的,等它們再滿一滿。
大家盼的,是另外一件事,一件在稻谷底下的事情——捉魚。
如果在秋日正午,太陽把稻桿一根根從水田的倒影里扶起來,你會聽到它們的聲音——那些在春天放進去,夏天吃足了稻花的稻花魚,正被逼得無處藏身, 倚著稻桿開始吹泡泡,一呼一呼的,如果有風起來,就跟風的節奏一樣,呼呼呼。
大家知道,魚肥起來了,該捉了,只是今年會是誰家撈出來最大的魚呢。
每想到這,大家都有些美好的記憶浮出來,比如說去年吧,大家捉魚的時候,李家的兒子悶在金黃的稻田里,全身心投入,整個人仿佛印在水里,赤腳在水田悄悄撲出一陣陣或急或緩的腳印,終于喝地一聲,手里捧出一條捏不住的稻花魚,興奮地正想大叫的時候,魚就縱力在它的手上碰噠一下,越起好幾丈高,從李家兒子的眼里,急轉直下,飛到了劉家的水田里,后來證明,這是那個秋天里最大的魚,李家跟劉家因此爭得不可開交,在大家公證了之后,非要把祭禮設到自己家里去,來向山里的貓祈福。
后來爭執不下,只好把這條大魚綁起來,在公家的禮堂里供著,由李家劉家各派代表來守著,等貓來吃,順便祈福。有趣的是,去年,連等三天,貓都沒有過來,李劉兩家彼此更加生氣,差點大動干戈,大家于是取笑他們兩家,貓也嫌你們兩家太小氣,吝嗇——兩家才供一條魚,哈哈哈,丟臉。這樣一解釋,李劉兩家,不生氣了,只是各自悶了一口氣,好好地準備今年。
【二】
我們家鄉這一個小小的村落,是附近唯一會供奉貓的村落,有村里人也曾不知天高地厚地妄言,也許是全天下唯一一個供奉貓的村落,大家一哄而起地笑他。
貓村從什么時候開始供貓的呢,大概是從建村后不久就開始了,據說在這座最高的山底下,我們守著唯一一座村莊,是一群和尚建的,很多年前,佛教盛行,我們這么遠的地方,最高的山頭上,也有人過來建了佛寺,聚了一幫人,可是沒住多久,就耐不住了,山頂的風霜雨雪像吃人的妖精,糧食從來沒有過好收成。
他們衣食不飽,無心打佛念經了,大家又不想各自散了,于是拆了佛寺,索性一齊跑到山的最底下,想,從此就沒有山頂的苦風苦雨了。
貓村就這樣被建起來了,土地被開墾出來,有了糧食,通婚,有了人口,人口增多,土地又被開墾......一代代下來,人們終于有了剩余的糧食。
剩下的,就要想著防老鼠了,更何況,山底下,我們的貓村被四面的山圍得嚴嚴實實的,最容易有老鼠了,簡直每天晚上聽到山腳下的洞里竊竊私語。
大概從那時起,貓村才第一次有了貓,貓守住了人們藏的糧食,于是貓口跟人口一起開始增長
【三】
據還記得以前故事的老祖宗說,貓以前是不懶的,跟人一樣,疲于奔波,人富足后,不再奔波,變得懶了,之后,貓才隨著懶的,人懶了之后,人反而更加多了,貓也一樣,開始貓多為患了,老鼠被滅掉后,貓便整天只想著吃,趴在地上,懶洋洋地,像一個大功臣,只等著主子衣食的賞賜,養肥了,便越不肯動,只是喵喵喵地睡在暖的地方,醒了就理理嘴邊的胡須,等著下一餐。
更可怕的是,貓村的人現在要防著貓偷吃東西了,貓沒有老鼠吃之后,怎么樣都喂不飽,晚上便去偷桌子上,柜子里的吃食,急走橫梁,從一根柱子飛到另一根柱子,從一間房子尋到另一間房子,兩只眼睛閃出亮晶晶的光,仿佛捕老鼠一樣,空降到每一張桌子上,柜子里,噠噠噠,消滅每一樣吃食。
早上,貓村的人醒來,它們卻飽飯后睡得正香。
【四】
貓村的人忍不了了,村長召集大家開了個會,同意棄貓。
在一個秋天,忽然變冷的晚上,大家鐵了心,寧愿自己餓著肚子,把熱騰騰的飯菜,假裝吃過了,卻原封不動地按以前的習慣放好,甚至,大家還有默契地都烹了一條魚。
早上,貓村的人假裝醒過來,所有的貓仍然飽飯后睡得正香,甚至挺著圓圓的肚子,滾都滾不動,貓村的人一聲令下,拎出麻袋,過來把貓拎進去的時候,貓甚至都沒有動,只是舔了舔嘴邊,似乎那里還留有魚的香味。
人們把貓丟到了幾里外的山上,貓永遠也想不到,那天晚上竟然是送別的飯菜。
人們回來后,嘆了口氣,秋風開始刮起來,大家晚飯后,把以前給貓留的門邊的洞,一一堵起來, 那一個晚上,人人提心吊膽,誰都聽說過被送走的貓半夜趕回來的事,一夜的秋風刮過房頂,仿佛一大群貓忽然餓瘦了,一陣風似地回來了,只顧聲嘶力竭地叫。
【五】
慶幸的是,沒有一只貓回來,大家的擔心多余了,那些被麻袋丟走的貓從此杳無音信,人們反而開始重新念叨起貓的好處,帶著輕松的口吻,“我們家那只黑貓,我在山里做活的時候,還給我送過飯呢,不知道怎樣找到我的?!薄拔壹夷侵恍∑咭彩??!?/p>
大家在心里默許,也是貓本來就是生活在山上的吧。
出去走親戚的人,回來也總要說,聽到了貓的叫聲,像以前自己家的貓,又不太像了。
【六】
大家的糧食開始安安心心地存起來了,沒了老鼠,也沒了貓,秋收完了后,大家花了一個月的功夫,女人們在家曬谷子,紅薯,男人在最大的山底下,挖出了越向里越大的洞,用來藏住糧食過冬。
貓村的人似乎越來越沒有了煩心的事,大家就很快把貓忘了。
據說有人也曾見過丟棄的貓一面,“ 當時從林子里猛然躥出一只毛發漆黑的獸,眼睛閃出靈動的光,在我眼前一撲,一只爪子就死死扣住了一個林鼠?!?/p>
貓村的人連最后一件擔心的事也沒有了。大家的良心也開始安安心心地存起來了。
【七】
在大家快要淡忘了貓的時候,有一年夏天,上天不再眷顧貓村的人,下起了貓村歷史以來最大的暴雨,山洪從四面的山溝里傾瀉而下,人們的稻田被淹,水稻沒了收成,全靠地里的紅薯過冬,大家齊心協力,準備一起抗過漫長的冬天,把紅薯一起收進那個山洞里,由村長來統一計劃分配,大家數紅薯過冬,可是大家剛把紅薯藏起來,那天晚上又接連下了一場大的暴雨, 紅薯被垮下來的泥石藏住,挖出來得好幾天。
人們很惶恐,怕老鼠早于人們把紅薯先找出來,吃掉。
幸運的是,沒有,大家把紅薯挖出來了,順利渡過了那個冬天,村里人開始傳說,是以前的貓忽然趕了過來,幫人在夜里守住了紅薯。甚至有人說聽到了貓的叫聲,在大雨淅瀝的夜里。
后來貓材的人都相信了,是貓。
于是貓村才被叫貓村,才有了每年的貓的謝禮。
其實誰也說不清楚,是不是貓幫他們守住了這些糧食。
也許這只是一次良心的試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