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5日,美好的一天從早起開始,到有儀式感的早睡結束。本月目標: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本月金句:當你站在起點看終點,會覺得非常遙遠,但當你達到終點時回頭再看走過的路,會覺得不過如此。易效能時間管理課內容:我怎么就學不會呢?提出一個好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我怎樣才能學會自己想學的知識?(算一個好問題,要求大腦給出答案的過程,是思考的過程,也是邏輯自洽的過程)最常見的也是我現在每天在做的,聽課學習。在我的經驗里聽講并和老師互動,是最快的。但效果取決于我們自己的學習意愿,如果覺得學過這一類知識,可能有了先入為主的看法,不容易和老師產生交流和互動,如果在課堂上能夠發生思想的碰撞,可能會有所記憶。很多時候,企業的培訓是:聽著激動,回來不動。效果可想而知。最好是種下一顆思考的種子,但這種情況少之又少。然后是讀書,很多書的購買是憑興趣,或被標題黨,或別人推薦,可能因為當時情景下一句話的觸動而買了一本書。買回家之后束之高閣,想著有時間的時候閱讀,卻總也沒有時間,書越買越多,閱讀卻越來越被動。第三種學習是視聽方法,這種方法應該是前兩種的綜合,調動了眼和耳兩種器官配合,效果會好一點;第四種是通過演示,也就是做給別人看,這時候又加入了手的參與,眼口手配合,自然效果會更好一點,記得小學老師經常說,眼里過十遍不如手里過一遍,就是這個道理,這時候就有了回憶和思考在內了,如果是技能學習,必須是自己會了才會演示給別人。第五個層次是討論,通過自己的思考提出見解,和別人的見解相碰撞,就會產生思維的火花,有一個比較的教學方法:100元現金交換,價值沒有增加,思維的交換可能產生1+1大于2的效果。第六層次當然是實踐,學到、篤信、做到,在此要做出思考和判斷,這個知識是否有用,是否提升了自己的認知,是否是自己認可的,首先保證自己認為是正確的,做正確的事是需要選擇的智慧的,認為對的,篤信然后執行;不對的,舍棄,不浪費時間。最好的學習效果就是易效能首推的方法:教授給別人。能夠教授給別人意味著自己必須先學會,還要考慮別人會問到的知識點,導入情景,自己做到可以有演示效果。所以今天的主題是:學好一門課的方法。葉老師提出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第一個就是積極主動,學習是否有效的金字塔分為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兩種。細分為聽講、閱讀、視聽、演示、討論、實踐、教授給他人。前三種是被動的,后三種是主動的,演示是主動和被動的交叉點和過度點。想想自己的學習在那個階段,就會解答,我為什么學不會的問題。我在前三個階段,每日輸出,勉強算做演示的話,還沒有進入主動學習狀態呢。主動的學習方式,源于積極主動的好習慣,討論、實踐、教授他人,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最好的學習方法是教會他人,您get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