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樣,這周的緊張生活總算過去了,這周三在操場為考試背書的時候,提醒自己這周末一定要拿出一上午的時間來這里讀書與自己獨處,終于也算是如愿以償,恰好今天也是風(fēng)和日麗,陽光暖而不熾,把歲月襯托的靜好如初。綠茵場上,談不上熱鬧,但大地和空氣中處處透發(fā)著生氣,9點多鐘的時候,有一組打棒球的人正在熱身,大概有13個人一起,我還是第一次見打棒球的,不知道他們是每周都來嗎還是偶爾過來,不過不得不承認(rèn)的是每周末一般都有一些校外的人員來這里玩耍,有陪孩子的,有散步散心的,今天也不例外,10點左右的時候,綠茵場上已零零散散經(jīng)有好多人了,更多的是陪孩子的,我觀察,有母親和孩子一起的,有一家人都出來的,也有爺爺奶奶帶著出來的,看著這些場景,心里只有兩個字生出來,“真好”。其中有一對母親帶著孩子的,就在距離我坐的地方不遠(yuǎn)處踢球,孩子天真般的笑聲彌散在空氣中,既酥又暖,他應(yīng)該還不知道現(xiàn)在的時光是多么的美好,對于母親,能夠像現(xiàn)在這樣看著孩子奔跑活躍在眼前,不想過去,更不想以后,真是再好不過。沉浸在他們母子的歡樂中,絲毫不想出來,似乎看看就已經(jīng)很奢侈了。
我好久沒有這樣安靜過了,我知道,我的身體里有兩個我,一個是好動的我,一個是愛靜的我,當(dāng)然,我更愛后者;正如周國平所講,“在多數(shù)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愿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獨處時最輕松,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一邊閱讀,一邊思考,正如平常開玩笑時說的“思考人生”,我本是一個挺愛去思考所謂“人生”類的問題的,尤其大二一年,讀了許多書,思想里灌輸了一些新的思想,有種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感覺。進入大三后,漸漸的被周圍環(huán)境所干擾,加上課業(yè)繁多,也就少有了思考,變得浮躁,我知道我犯了大錯,在最應(yīng)該經(jīng)常反思讀書的階段卻遲遲受陷于思想的匱乏。所以我覺得我有必要重新審視如今的自己,重新定位,好的生活質(zhì)量離不開你平常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給自己的定位。
我喜歡獨處,因為當(dāng)我一個人的時候,我面對的是整個世界,直接與周圍的一切所接觸,能真正感受內(nèi)心的生活和外在的世界,與別人一同出去游玩,那是旅游,自己一個人出去,那是感受世界的行為。
有時候我也渴望活動,交談、旅行,戀愛、工作、學(xué)習(xí)、運動,沒有這些何談感受力,沒有感受力又如何能在獨處時思考出干貨,人,不管怎樣,你總要回到你所生活的那個環(huán)境,總要面對你本該面對的一切,生活中的瑣事雜事永遠(yuǎn)存在著,只是看你如何對待如何處理。
獨處和活動,生活中缺了哪一個都會難免過得粗糙,歲月靜好,只是你如何對待這份靜與好。
“在舞曲和歡笑聲中,我思索人生。在沉思和獨處中,我享受人生。”-周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