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屬于我的青春——記追星

我自己都不相信,為什么我能那么喜歡他。

我生來便是一個冷淡的人,對朋友也好對家人也好,好像小時候的我少了些情感表達的能力,對什么都是淡淡的。所以對他的喜歡為什么會如此濃烈我自己也無法理解,我甚至沒見過他。

追星,別人聽到總帶著不屑,其實挺荒唐的,為了一個素不相識的人,花上許多金錢和精力只為了見他一面。

那時候是高中,喜歡他的原因很復雜,更多的是寄托。不可否認的是,他確實讓我黑白的高中生活變得多彩。

那時候的喜歡很簡單,兩個星期回一次家,迫不及待打開電腦,刷貼吧,刷微博,看著今天他們又發售單曲,知道他們今年又要開演唱會,有時看著粉絲的現場repo,絲毫不比在現場的粉絲冷靜。而他明明也還是個孩子,比我大不了幾歲,可是已經在幾萬人的體育場開屬于自己的演唱會,那時候不懂,為什么我們的生活會相差如此之大。

誰小時候沒有做過當明星的夢想呢?想象著追光燈打在自己身上,臺下那么多喜歡自己的人,瘋狂喊著自己的名字,和著音樂打拍子。沒錯,我也曾經做過那樣的夢,夢見自己被許多人喜歡,他們、她們都為了我而瘋狂。我想,喜歡他,也許是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最開始夢想。

那時候還沒有“小鮮肉”這個詞,國內的明星也大都是80后,所以說起90后的他我便覺得驕傲,仿佛那是我夢想的承載。

高中的生活非常簡單:上課,吃飯,午休,上課,吃飯,晚自修。每天重復,單調無趣。而他成了我最大的慰藉。那時候因為沒辦法帶手機,沒辦法上網,一上學就像和世界斷了聯系,唯一能做的只有想他,掰著指頭算回家的日子。

那時候的自己多容易滿足啊,做完作業找出一張白紙,用各種字體寫他的名字,可愛得、潦草的、端正的、纖長的,圓胖的……不知不覺便會寫滿一頁,看著一張紙上滿滿的都是他的名字,自己的心也慢慢變滿,滿到最后那種喜歡止不住地溢出來,呈現在臉上。晚自修的時候,拿出自己的日記本,寫上一些瑣碎的事情,寫上一些關于他的文字,看著那些略顯潦草的文字,仿佛可以透過紙張看見他。每年他生日便是最重要的事,平時不買零食的我會在這一天買上好多好吃的,別人問起來便咧著嘴說“今天是我喜歡的人的生日!”,給他寫賀文,寫初次看到他的情景,寫那時候的感受,寫這幾年我是如何如何喜歡他的,字里行間透露出的是藏不住的喜愛。偶爾實在上課上得累了,偷摸著去閱覽室的電腦里打開他的貼吧,明明什么都沒點開,卻可以讓我開心一整天。放假回家便爭分奪秒地看他的綜藝、電視劇、演唱會、采訪等等,所以,他的歌我都會唱,他的綜藝就算再無趣我都會看,他的采訪哪怕只有十幾秒我也會守,那是一段多么熱烈卻幸福的時光啊。

別人問起他,我可以說上半天關于他的事,說他的好,他的綜藝,他的照片,他的新歌,他今天又說了哪些冷笑話,今天他在演唱會上又干了什么等等等等。同時也容不得別人說他一點點壞處,他明明是那么好啊。善良,堅強,可愛,孝順父母,獨立卻也會撒嬌,有很強的體育細胞,演唱會上一直飯撒。他明明是那么好看,一笑世界都亮了,為什么有人會不喜歡這么美好的人呢?

因為他一個人喜歡上他的團,喜歡了他的國家,開始努力學習他的語言。看著那些五十音圖,歪歪扭扭的片假名平假名,我慢慢臨摹著,想著他和我寫著同樣的文字便覺得興奮異常。今天新學會了一個單詞,轉眼就在他的綜藝上聽到了,想著自己離聽懂他的話越來越近就無比開心。

“世界上有那么多語言,為什么偏偏學這個呢?因為世界上那么多人,我只想聽懂他說的話??!”前幾天在微博上看到這句話,甚是贊同。我想這是任何一個追國外明星的粉絲的心聲。

我沒有像那些瘋狂的粉絲一樣滿屋子貼滿他的海報,只是會買我能找到的所有有他們消息的雜志,看著上面只有幾頁的簡單介紹樂得一天合不攏嘴。做過最出格的也就是買了一張他們的DVD,不貴,兩百多,卻是我好幾個星期省吃儉用省下的。作為一個粉絲,最開心的莫過于別人說起來都知道你喜歡的人是他。

他不是我們國家的人,我甚至沒有見過他,但是我卻對他的事情如數家珍,不可思議。

高中時,放在心尖上的人,求而不得。大學后,唾手可得,可我卻不再喜歡了。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不再喜歡只是一瞬間的事情。我喜歡了四年,明白自己再也沒辦法像以前一樣喜歡他們卻只用了一個月。這些事沒有辦法強求,也許人長大了,看得更透徹了,再也沒有瘋狂的力氣了。但是算起來他和它們陪伴了我幾乎整個青春——四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這幾年也陸陸續續追過一些明星,短則數月,最長的也只有一年。我想,喜歡這種東西是有限的,那四年給的太多,現在剩下的已經所剩無幾了,給不了了。

別人的青春,是暗戀隔壁班的校草,我的青春,給了四方屏幕里光芒四射的他。但是我不后悔,那你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