お帰り

4號下午到的北京。累成一攤爛泥,拖著疲憊的小身板到宿舍,從15:00睡到19:00,舍友回來還不自知,一睜眼天已漸黑。翻開備忘錄里有3號記錄的點滴,想著寫完它吧,留個紀念。2天情緒轉換很大,銜接怪怪的也正常。

“孤獨”幾乎伴隨了我的孩提時代。同齡朋友的多與少都掩蓋不了回家獨自面對父母、獨自玩耍的境況。期望有個兄弟姐妹陪伴成長,可能我會是另一種樣貌吧,不過也只能想想了。

迷惑しないよ

父母通過工作定居于北京,朋友五湖四海很多,但沒有親戚,很多事情除了靠自己別無他法。“窮養(yǎng)閨女”是爸的教育理念,不允許嬌氣更不允許使小性子。“不給別人找麻煩”幾乎成了我的人生準則,這么想想還挺變態(tài)的。不過,愛哭這件事還是異常頑強的保留了下來,總算留下點女生的特權。

這樣就很好~

過去20年回老家的次數(shù)一只手就可數(shù)完。體制教育階段沒有再回去好好待一段時間。

再相見,叔叔說:“好久沒見了。”語氣陌生又客氣,我們有血緣關系,但終歸走在不同的生活軌跡上。距離上次見面過去了將近2年,下次見面可能是更長遠的時間,這樣的親情真不知道該怎么說。不同于這個時代同齡人對社交媒體的熱衷,我一直盡可能回避,潛意識覺得弊大于利,所以不想碰更覺得靠這樣的方式維持一段親情未免太過天真。叔叔說:“沒事,還有叔叔做靠山”當下聽著的我覺得不舒服,真的很別扭,我寧愿他從未說過,我們就這樣陌生著就好。這是我們習慣的模式,很好,真的很好。

有個心心念念著你的人真好

世界上心心念念我的只有4個人,爸爸媽媽和姥姥姥爺,不敢想象他們會離我而去,我愛哭,眼淚會止不下來,就像3號晚上在寫這一段時這樣。

3號上午掃墓,在樓下等叔叔拿東西的時候,爸說:“待會兒掃墓的時候,好好跟你奶奶祈禱祈禱,讓她保佑你。”我沒有思考話該不該說,只覺得我此時最想說的就是:“爸,我不想再回來了。”話的后半句明顯感到身體已經控制不住,昨天見姥姥姥爺后的壓抑瞬間爆發(fā)出來,眼淚啪嗒啪嗒怎么也收不住。爸有點詫異,我知道他從我小時候就討厭我哭,生氣道:“不想回來就別回來。”他誤會了我的意思。不過說出憋在心里的話,不必在他面前強裝鎮(zhèn)定了,挺好的。

開車去掃墓的路上,我背向同后座的表妹,看著窗外,眼淚呀怎么那么多,鼻子怎么那么酸。我跟爸先下車過去,一邊走一邊說:“你奶奶的墳就在這兒,記得前年讓你過來上墳的地方就是這兒。”我說:“知道,大姨帶我來過,爸,老舅和老嬸子都那么老了,要是你和媽媽也老了我該怎么辦。”淚人的我?guī)е耷徽f到。“生老病死”是人必經的規(guī)律呀。別想太多,就像你爸和叔叔一樣,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唉,我兒還是善良。”聽此眼淚想掉的厲害,終歸控制住了。

嫌の理由は……

不想回老家,一是接觸親戚的陌生與尷尬,短暫停留,互相還沒熟悉磨合就走了,如此循環(huán)意義真的不大;二就是面對家里老人我心里最脆弱的防線總是輕易碎裂,心酸心傷。寧愿自己的感性少一點再少一點,到底是怕傷著自己呀~

お帰り

渾噩兩天乘高鐵回到了北京,把那些敏感的小情緒留在那里。回來了我還是一個人,還是要獨自生活,倒也很好。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