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四十年,彈指一揮間,許多凡塵瑣事皆已隨風飄逝,唯有初中的班主任——王興華老師,言談舉止,為我模范;諄諄教誨,猶在耳邊。
記得那時的我因頑劣不堪闖出大禍,被一中開除學籍;然后放眼全縣的十來所中學,竟然沒有一所原意收納我(十二歲的我第一次感覺到世態炎涼)。最后母親帶我來到民族中學,找到曾經的同事、時任教導主任的王興華老師,將事情原委如實相告求助;王老師微笑著摸摸我的頭,說:交給我吧。
后來我才知道,這不是一個簡單、輕松的“交給我”,王老師和校長爭執一番后,揮筆為我寫下了擔保書,方才讓我得以有了重新入校的機會。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一個小縣城的事情,傳播速度簡直超越現在的微博——班上和學校的很多同學很快就知道了我的光輝歷史,對我側目而視,有些同學還公開的排斥我、把我的過去作為班上最津津樂道的談資。我開始形單影只,孤獨煩悶,還開始產生了強烈的厭學情緒。王老師感覺到了,特意叫我到他家吃飯(我還記得他特意安排師母為我炒了一大碗肥臘肉),對我說:我相信你是個聰明的孩子,比一般人都要聰明!不管別人現在怎么看你,你做好自己,用心努力,慢慢超過別人,那時候再沒有人敢看扁你!——從那以后,他為我取了個筆名:自強。
沒有經歷過的人很難想象在一個人——不,一個孩子對于未來對于人生幾近絕望的時候,一位老師對于他的信任、期望和真誠意味著什么;二十八年后今天的我很清楚,如果當時沒有王老師對于我不離不棄的關心和引導,現在我的生存狀態——甚至于從那時起我在一個自暴自棄的路上滑下去,我現在是否還存在也不得而知。
王老師刻意把我編排在他的班級,開始手把手教我一件事:寫作;他說:作文如做人,寫好文章可以陶冶情操,能做好人必可下筆如神。
我浮躁的心在他執著的引導下開始沉靜下來,而且漸漸地對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初中兩年,我在全國性的作文大賽中獲獎十余次,十余篇習作在全國性的刊物上發表——這些成績背后的畫面在我的腦海形成了永遠的烙印:王老師和我一起通宵達旦地修改作文、為一個詞語甚至于為一個“的”、“地”、“得”的用法推敲許久、有幾次師生倆終感滿意笑言話別是竟已是雞叫頭遍。
進了高中,王老師不再任我的班主任,但是每周末去他家打牙祭以及接受叮嚀和囑咐已經成了例行功課。
進了大學,經常的書信鼓勵和教誨(那時電話還不是很方便)成了我曾經迷茫的青春海洋中的燈塔。
參加了工作,在政府上班時,王老師送我一句話:做好人、做好事!
后來下海經營個體,王老師又對我說:做儒商、做佛商,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企業。
現在我專心致志做企業培訓、個人成長教練,王老師愈加高興的叮囑我:弘揚傳統美德,宣揚真善美,以老師的身份為促進社會和諧而努力……
“以老師的身份”,是的,王老師今年七十九歲高齡,執教五十余年以來,一直是以一位可親可敬、平凡而又偉大的老師的身份在支持和影響著每一位學生;退休前,他是國家級優秀教師和省、市勞模,退休后又潛心創作詩詞、散文,在報刊雜志上發表了一百余篇,個人《詩文選集》即將出版……前日拜讀王老師新作《如夢令.聽孫女學二胡》,深切感受到恩師的心懷:
旋律悠揚跌宕,似訴傾如歌唱,柔美又圓潤,二老喜添心上。期望,期望,后輩未來無量!
“后輩未來無量”——這是一位老師的畢生愿望!恩師啊,學生從來不曾忘記您的教誨,會“以老師的身份” “做好人、做好事!”在您八十大壽即將到來之際,學生祝愿您和千千萬萬位平凡而又偉大的老師們健康快樂,永葆青春,幸福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