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5日,周六,晚上10點。
當我挺著僵硬到有點麻木的背,從浴室里走出來,整個身體虛脫到無法站立。
蓮蓬頭里涌出的熱水并沒有讓我的疲憊好受些,坐在電腦前,我依然找不到課程宣傳的解決方案。散漫的劃開手機屏保,就被簡書接二連三躍出的信息驚到。
不管頭發上的水是如何肆無忌憚的揮灑在桌子上、鍵盤上、我手里的手機上。我依然用最快的速度用電腦截屏把專題推薦上首頁的截圖發送給小果。
是的。《90后的我們為什么一定要自己帶孩子》被《最后,他們沒有在一起》專題推薦上了首頁。
之后其他專題發來收錄信息,文章的瀏覽量速度攀升,喜歡的人越來越多,哈哈,有人關注我了,我也有粉絲了。
這是我從未想過的,也是近期最大的驚喜,此刻,我已經忘記了頸椎不適給我帶來的疼痛。我手舞足蹈的像個吃到糖豆的孩子,在這個依然寒冷的夜晚,和朋友們分享著這份喜悅。
這篇文章剛寫好,便是發給小果看的。被推薦上首頁的第一反應也是和小果分享。
之所以如此,一是因為小果也是簡書大牛,這是信任。二是在我打算來上海之前,小果便把她的聯系方式發我,直到現在,我們雖沒見過面。但這份關懷始終在我心里蔓延,這是溫暖。
12點多了,燈火都已入眠,躺在床上的我依然激動的睡不著,收斂起我的小興奮,認真的總結了被推薦的原因,以及加入簡書4個月的一些小心得。希望給像我一樣剛進入簡書的小白一些幫助,也希望有幸可以得到大牛指導。
一、興趣
興趣決定了你的寫作狀態,而寫作狀態是你心態的呈現。
加入簡書4個月,共寫文14篇,其中還有4篇是很久之前寫的,每篇最長間隔達27天。對于寫作愛好者來說,我并不高產。很多人會說,你看,你不會寫,還不努力,簡直是沒救。
哈哈,我最初寫作的目的是記錄生活,記錄我和胖胖的點點滴滴。當初胖胖追我的時候,給我寫了100封情書,現在每次看都會哭的稀里嘩啦,也因此覺得自己找對了人。所以,我想把對胖胖的感受用真真切切的文字表達出來,不管是開心還是不快,這都是生活對我的饋贈,是真正屬于我的,況且寫作能夠幫助大腦冷靜。
慢慢的從無厘頭的記錄生活變成頭腦邏輯性鍛煉。生活中,我是一個很感性的人。這常常會讓我在處理工作的時候缺乏理智,而寫作恰好能彌補我這一缺陷。我的素材提取面也從記錄生活變成了對生活的思考,即我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過什么樣的生活。
首先,我利用碎片化時間,先在稿紙上列個清單:我要寫什么?每一個論點的背后可以用哪些實例來論證。然后再利用整塊時間,根據這個清單去表達自己的觀點,文章會變得通透很多,讀起來也更加順暢流利。
當寫作成為興趣,成為我想寫,我有話要說,這一切都變得自然而然。因為一切出發點都成了興趣,這個過程會讓你的狀態特別放松,減少心里負擔,從而一氣呵成。
對于小白們,問問自己,我真的喜歡嗎?
二、定位
定位即你擅長寫什么,你的文章屬于哪類風格,你適合哪類專題。
簡書上粗算設有專題62個,單單一個首頁投稿就將近16萬篇文,每篇文的最長時效是24小時,而我們每篇文章的投稿機會只有5次,這5次機會關系到你的文章能夠被多少人看到,我們不能像大牛一樣,隨便一篇文就能上首頁,對于小白,選對專題很重要。我相信這62個專題,總有1個適合你。
在初入簡書時,我只是根據專題名稱,隨意的關注了幾個。然后我便在寫完稿之后瘋狂的向這些專題投稿,不是蹤跡全無,就是果斷拒絕亦或是投入無需審核的專題,直到5次機會被用完,依舊搞不清問題出在哪里。甚至開始自我懷疑,我真的不適合這條路嗎?
只有天知道,我的文章定位并不適合這些專題,后知后覺的我到現在才懂(欲哭無淚狀)
說實話,在我目前所寫的14篇文章中。我始終沒有找準自己的定位,我熱愛寫生活,但生活這個萬花筒,涉及到宇宙萬物,方方面面。但至少我知道,我文章的大致風格在哪里,這也為我投稿專題提供了方向。
在了解這個訊息之后,我根據文章內容,用了僅剩的投稿次數向專題投稿,沒想到輕輕松松的就通過了。原來并不是我不行,只是沒有找對路。
建議小白們,在找準適合自己的專題后再投稿。
三、內容含金量和文章排版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時間成本至關重要。當一個人愿意將自己的時間分給你的時候,說明你對他產生了價值。但如何才能吸引他人看你的文章呢?一是內容的含金量,二是文章的排版布局。
內容的含金量,最直接的體現是標題對內容的概括。小伙伴們,請認真觀察一下簡書首頁文章,再去看看那些大牛,他們的文章標題是不是都有一個共性呢?
例如:從自卑到自信,我經歷了什么?從現在起,培養5個受益終生的習慣……
在仔細琢磨下你是出于什么樣的動力,點開這些標題?
沒錯,他們的共性就是標題傳達的實用性。每個時代都在偷偷犒賞那些善于學習的人,每個時代都在殘酷懲罰不愛學習的人。在這個人人都想快速化掌握知識的時代,我們都渴求從他人的經驗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從而改變現狀,完成從零到1的突破。
沒有人有義務通過你邋遢的外表,發現你閃閃發亮的內心,文章亦然。文章的排版布局,就是給你閃亮的外表。好的排版能夠愉悅讀者的心情,試想一下,一篇文章,毫無條理性,所有內容擠在一起,明明該用句號的寫成了逗號,該用逗號的時候用成引號,即使干貨滿滿,也沒有讓人讀下去的欲望。所以,為了方便閱讀,請你分段要清楚,每一小節最好標上序號,在重點的部分字體加粗。
小白們,內容的提煉和美的習慣需要慢慢培養,我們共同進步。
四、量變不一定能產生質變
我剛加入簡書時,給自己樹立了一個小目標:堅持日更,年更達300篇。堅持了幾天之后,我發現這個方法并不適合我。
一是因為寫作速度不快,平均每篇文章花費時間4小時左右。在以“加班為榮”的廣告公司,我并能抽出大把時間來完成日更,即使累的哼哼吃吃,依然寫不出稿或是寫出來也慘不忍睹,后來果斷放棄。
二是因為找不到素材,你肯定會說熱點天天有,你怎么就沒素材呢?如上第一條,我寫作是靠興趣。每天的熱點是很多,但并不都適合我。例如:新聞說婆媳大戰三百回合,老公不幫娘。然后各路公號紛紛發文批判男人不該有了媳婦就忘娘等等。我還沒有結婚,還未經歷婆媳紛爭,而且不了解事情前因后果。論據論點都不充分,我肯定不會寫。
寫作不能為了寫而寫,要從心底去喜歡這件事,愛上寫作的過程。與其不能完成日更,人變得糾結,麻木,愛鉆牛角尖,才是最可怕的!所以,寫作不可強迫,日更也要量力而行。
親愛的小白們,那些嘴里口中在提倡靠量變成為大牛的,并不適合每個人。
五、擅于總結經驗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擅于總結經驗的人往往更愛思考,當你靜靜的坐下來,把發生的每件事事無巨細的寫下來,這個中間就多了你思考的過程,同時也加深了這個事件的記憶。
舉個栗子:前兩天,我給一位客戶打電話,討論合作事宜。事后客戶遲遲不給我反饋,這個時候我就默默回想在打電話的過程中,客戶的態度和對合作的興趣程度以及我的表達方式是否有誤。
當我把整件事情重新梳理一遍,我得出結論:1是我方案不夠完善,2沒有講清利益最大化。抽了個時間,我重新把方案寫了一遍,發給對方,對方很快發來反饋。
這個總結一方面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讓我在以后處理事務的過程中考慮的更加完善。另一方面也幫助我得到客戶反饋。
說實話,身為小白,最不怕的就是吃虧和犯錯,怕的是你連犯錯的機會都沒有。
寫作的路上我們都是新手,但那有什么關系,新手之所以新,是因為一切皆有可能。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只有邊走邊看。
想得多,不如做的多,愿你我都在路上。
我是媛寶,一個悅活越簡單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