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上海天氣已經連續多日報高溫橙色預警,氣溫逐漸攀升,異常炎熱,給人很不舒適之感。每天忙完手頭工作,準時下班,想著每天多點時間陪陪我的樂寶。在過幾天,寶寶就一歲半了。平時我也在研讀一些有關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性格、習慣以及培養方式的書籍,可是看書學的越多,越不知道該從何處著手來撫育你。就拿最近觀察樂寶的三個現象來進行剖析:
現象一:樂寶現在開始有了自己的喜好,對于不喜歡的服飾、衣帽等,會拒絕;對自己感興趣的玩具,愛不釋手,拒絕和別的小伙伴分享,別的小朋友來搶,瞬間就會大哭大鬧;對于喜歡的食物,也不是很愿意和他人(包括爸媽)分享。
現象二:開始碰到不開心的事情,會發脾氣,趴倒在地耍賴。亦或哭鬧,或者扔東西(包括自己的玩具)。
現象三:樂寶的記憶力很好,對于教過的東西,掌握的很快,模仿能力很強。就如每晚在外看練太極和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們,小孩看了看,會笨拙的模仿他們的動作,所說不是很標準,但是有模有樣,逗著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開心。
剖析現象:前幾日在頭條上看到,說孩子一生會經歷三個叛逆期,第一個時期就是2歲前后,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強烈,知道自己和媽媽不是一個人了。從以前的小乖乖向“小惡魔”轉變,越來越喜歡用否定的“不”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在穿著上,樂媽很熱衷于按照自己的喜好給寶寶買各種服飾、鞋帽等來裝扮,所以樂寶開始有選擇性的去穿著,去挑選自己喜歡的服飾來穿,這點其實樂寶作為一個女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爸爸是很支持的。
對于分享(食物or玩具),我一開始的解釋是,因為小孩子的思維習慣還不成熟,自己的喜歡的東西大多數小朋友都不愿意分享給別人。我們樂寶亦是如此,可是有幾次我看到,樂寶拿著自己喜歡的玩具在小區玩耍的時,別的小朋友(不熟悉的)想要玩樂寶玩具,樂寶是拒絕的;可是對于樂寶伙伴圈的小朋友,只要和樂寶一個肢體交流(伸手想要),樂寶會很樂意和小伙伴們分享。看過一些育兒書籍,我想這是可以培養的,其實每次陪伴孩子出門玩耍的時候,隨身帶些小零食,和樂寶熟悉或者不熟悉的小伙伴一起嬉戲的時候,是可以逐漸培養樂寶樂于分享的行為習慣的。
? ? ? ? 而像幾次樂寶發脾氣哭鬧、趴在地上和扔東西。有幾次爸爸是朝著樂寶發火的,眼睛瞪著樂寶,而且給予的口氣也是嚴厲的。每每如此,我發現其實問題并未得到更好的解決。一次,樂媽在一旁回了我句:“你非要表現得比她還厲害嘛!”。我似乎瞬間有所意識,其實出現這個問題的根源在于我和樂媽。很多時候,樂寶不開心,主要是我直接從樂寶手上搶走正在看小豬佩琪(動畫片)的手機或者吃飯時眼睛盯著電視看廣告。每次,都會爆發出一些難以預期的小事件出來。可是越了解樂寶,越知道,其實孩子是天真無邪的,目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唯有用這些肢體的活動來更加直接表示不滿或者抗拒是一種在正常不過的行為本能。作為新爸、新媽的我們,其實最先要改變是我們自己,不要回家后,還捧著個手機不放,給孩子帶來的印象就是,原來手機超級好玩,你看爸爸、媽媽、爺爺下班一到家,手機響個不停,有時候吃飯還在看手機,甚至偶爾還會發出咯咯的詭笑,他們看手機都是如此的投入。憑什么我不可以喜歡,而且還要壓制我喜歡用手機、iPad和看電視廣告呢?對此我不滿,我要表示反抗,故而出現以上這些狀況。
還有,有時候我們覺著孩子的這些表現是倔強,是無理取鬧。很多人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很容易就投射到我們自己身上。這點我十分的認可,也感同身受。前幾個月,我和樂媽因種種不愉快,冷戰了幾個月之久,期間脾氣暴躁,甚至想到過離婚。事后反思下來,其實每次都不是什么大事,都不是觸犯原則性的惡劣問題,正是我們的這些負面情緒波動,讓樂寶有所感受,脾氣異常暴烈。所以在孩子這個特殊的成長過程里,改變孩子的關鍵在于改變我們自己。
我聽到很多做了爸媽的朋友說,小孩子的記憶力超好,學習能力很強,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非常重要。對此,這是我和樂媽接下來應該著手做的事情之一。我們想開始教你讀古詩、讀三字經、讀睡前故事給你聽,我們希望這些夾雜于玩樂之中,讓你從小的潛意識里對于學習產生興趣,培養你一個正確對待獲取知識的習慣。當然,我和樂媽也會為你做出表率,在之后的日子里,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最后對自己和樂媽的幾點提醒(如果別的寶爸寶媽有更好的建議,可以分享給我):
1.回到家,如無特殊重要的事情(有重要事電話溝通亦可),不要時不時去玩手機。多培孩子,為樂寶樹立好的榜樣。
2.切莫“太民主”,因為孩子這個時候,意識不是很強,選擇性和目的感幾乎沒有,如對于吃飯、刷牙等,應該讓孩子適應家庭的習慣規則。
3.不能以暴制暴,命令式的口吻去養育樂寶。應該慢慢學會按照樂寶喜歡的方式和她平等交流,如和樂寶商量事情的時候,應該蹲在她對面,以選擇的方式和孩子交流。在每一次的溝通里,最好有更多的人陪伴孩子,我們不用更多的去闡述各種規章法則,在玩的過程中,我們用實際行動做給樂寶看,幾次過后,我相信樂寶自己就明白那些可為而哪些是不能為?
近期,爸爸參與了一些專門的培訓,上個周末,一個博士講師給我們分享了一天關于快樂工作的課程,在他的課程里,爸爸記住了一個詞”能量“,并且在學習將此應用于我們目前的生活中,將樂寶、樂媽、樂爺、樂奶以及樂爸自己的負面情緒轉化為正向能量?其實不管是樂寶的世界里,還是我們自己的生活里,不能充斥著太多的負能量,學會轉化并善于轉換,我想這才是未來我們可以育好樂寶的一個關鍵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