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了維安記不知不覺也有一年的時間了,每個毫不相干的文字卻被思想左右著變得妙趣橫生,引人深思。"飛鳥與島"在三月末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2017的前三個月里讓你成就感滿滿的事
大概自己并不是一個特別容易滿足的人,也或許真的沒有什么事能讓我驚喜一段日子。漫漫三個月的時光,白駒過隙般的悄悄偷走了2017年的四分之一,而這段日子,想回也是回不去了,起碼在我存在的這個平行時空里。
嗡的一瞬間,腦袋里一片空白是種什么感覺?今天四月一,提及過去的三個月,會有些茫然無措的感覺。
想想好像并沒有做過什么引人關注,驚為天人的事情也不足為奇,好歹我也是平淡的過來人,一步一步,穩穩而上。
最近常常留戀于圖書館的雜志閱覽室,那里氣氛安靜,又不失樂趣。明亮的教室下,是可容納兩百多人的長桌長椅。雖然每個人都不曾相識,但是我能想象得到每個人蠢蠢欲動的野心,那是來自求知欲的驅動–-渴望學習,渴望成長。
自己從來都不是堅持學習到圖書館閉館的那一個,總是在剛過21:00的時候,腿腳變得不太安寧。當拿起書包,揚長而去的時候,我會習慣性的站定在樓下,向上望一望這座知識的殿堂。
外面漆黑的教學樓,校園幽靜的小道和圖書館內依然燈火明亮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對比。每次想要走的時候,我總會對自己說著暗語:"今天大概是學夠了吧,回去玩吧"可是學啊學,學是學不夠的。
從小到大,我承認自己并沒有拼命三娘的那種一腔孤勇,總是時刻在心疼著自己。我很明白,那是惰性的諂媚,卻往往不自覺的墜入溫柔的陷阱。
我能想象的到,那些還在圖書館學習的可愛的人,她們對自己的暗語或許是:"再學會兒吧,一點都不累"而不是"今天到此為止就差不多了。";那些每星期堅持讀書的人會說:"還有時間再看一本,可以多看一本吧"而不是"看夠兩本書就夠了,已經完成任務啦"
每次都"多學一會""多看一本",看似是小小的進步,如若積年累月,想想看那不就是小時候老師常講的那個道理嗎:每天進步百分之一。
不敢想像差距就是這么悄無聲息的拉開的,其實道理我都懂,只是在日復一日的平淡中磨掉了一點小脾氣。這點脾氣是剛上大學來,想要突破自己的那些豪言壯語,也是每個學期伊始想要怎樣怎樣的do it 。
每個月的第一天都要對自己有所期待,是美好的,向上的,是必定要能夠滿足自己的,不管臨了月末自己能否做到這份要求,起碼我有勇氣制定了自己的規則。
四月天里再也沒有倒春寒,該是陽光明媚的絢爛大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