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同事的爺爺前兩天過世了。平日關系較好,我知道他們家是很難得的傳統家庭,自出生到現在將近而立之年,三代五口人一直就在這繁華的上海同吃同住,一家人感情深厚。
下班時分,辦公室陸陸續續空蕩了,看他還在工位,猶豫了一下,還是走過去跟他說節哀順便。
謝謝了我的關心,沉默幾秒后,說爺爺前兩天是壽終正寢,沒受苦痛折磨,享年八十五歲。前一天晚上回家還照常跟爺爺共進晚餐,出去打籃球前被叮囑早點回家。第二天早起上班,叫爺爺起床時,發現停止了呼吸。是在他起床前半小時過世的,當時握住爺爺的手,真的就那么感受到手掌一點點失去溫度,直到冰涼。
我看著他側臉聽他說話,語調平緩克制。頭頂燈光落在他高挺的鼻梁,在臉上投下三角陰影。平日桀驁不馴略帶高冷的氣場不見了,分明看到這個平日在職場常常談笑風生的男人紅了眼眶。
我從小沒跟長輩在一起連續長時間地生活過,還未太懂事就離家求學,現在在他鄉就業定居,一年也并沒有多少時日陪伴在長輩身邊。
同事說,前兩天在家難受到無法好好吃飯睡覺。就算做好了準備,也還是沒料到如此突然,在家呆著,覺著房子都空出許多,少了好多氣息。還說,以前總覺得時間還很多,這兩天爺爺走了,開始在深夜安靜的時候想到人生和死亡,也想到父母再過二十年也將這般年紀,心里更添了幾分難過和失落。總以為自己年輕,父母也一直會長壽,其實生命真的很短暫,無常是常態,根本無法把控。
世間所有東西擁有時的安穩幸福和失去時的痛苦難受程度是成正比的。
我知道這種時刻,蒼白的安慰話語都沒什么用。感到氣氛有點凝重吧,他主動道別先走了。我說好好的。
下班后獨自驅車回家的路上,在車水馬龍,高樓林立中穿梭。今天的高架路一路通暢,平日偶爾會堵車,大多是交通事故造成。每一出事故后面都有個悲傷的結局。
突然開始反思,是否是生活節奏太快,太緊張。我們的生活總是被大大小小的事情填滿,有時單調、瑣碎、重復,許多時間浪費在芝麻綠豆的事情上,忙到好像從沒有時間想到死亡這件事。
從小到大的教育,被教育否定死亡,認為死亡沒有意義,不過是一切到最后灰飛煙滅。提到死亡也成了一種忌諱,讓人不是輕視死亡,就是理所當然以為,死亡離自己很遠。
想想有些人經年累月地生存工作,等到退休時才發現自己已年華老去,瀕臨死亡,結果手足無措。
人生其實無常,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同事爺爺這樣的幸運能壽終正寢。能安安穩穩平平淡淡走過一生,這已經是一個人一輩子極大的福氣。
每個人每活過一天,我們都只是在進一步接近了死亡而已。
如果時刻能銘記自己在走向死亡,是否能更懷感恩之心對待現有的生活,讓我們更無愧于活著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