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這個時候還沒有回家,只好用手機寫下以下的分享
上面那句是在十一點五十的時候用手機寫的,可是不在我學習分享的道場什么都寫不出來,現在剛回家,因為作業還沒交,還不能睡,今天就轉載一個文章蒙混過關吧,實在太困了,對不起各位一起進步成長的朋友們
孩子叛逆期,家長做好七步,照樣望子成龍!
中學生的教育,是一個很大的題目。特別是孩子青春期教育,許多家長問:有什么好辦法?有什么靈丹妙藥?
今天,老師通過以下七大原則想告訴各位家長,孩子進入青春期并不可怕。堅持這七大原則,你會發現和孩子相處真的很簡單。
第一條原則:父母以身作則
這是老生常談,但是還要談。子女身上反映出來的問題,往往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問題。
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學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師,如果父母親自己平常言行起坐,不能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自然無法要求子女,父母親的話也就沒有權威。
中國父母對子女最普通的要求是,好好學習,認真讀書。如果你在城市家庭做調查,絕大部分好學上進學生,都出在家庭的父母本身熱愛學習。
這不是說父母一定要天天讀書。學習可以是各種不同的文化愛好,熱愛戲劇、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歷史、熱愛科技等等,父母和父母的朋友圈子都有愛好、有文化品位和追求,子女就比較能夠發展起上進心。
第二個原則是:家長要學會保護子女。
在處理子女教育問題上,有兩個錯誤的傾向,或者是完全偏袒子女,不信任學校和教師;另一個是完全信任學校,信任老師,不信任自己的子女。
現在的孩子即是小皇帝,也是小奴隸。在學校里壓力很大,學業壓力、考試焦慮、人際關系壓力、包括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的壓力,不可能個個同學都是學習優秀的學生,實際上大部分同學是學習一般的學生。
到初中以后,少男少女還有體相煩惱壓力,體相煩惱,對自己的長相很在乎,對同學的評價很敏感,還有生理和身體迅速發育帶來的種種困惑與煩惱,等等。
第三個原則:忌嘮叨,會傾聽,與子女平等交流
父母和子女之間總會有所謂代溝的。
在初中到高中階段,是子女容易產生叛逆的一個階段、逆反的一個階段。
子女生理發育迅速,長成半個大人,個頭與父母差不多,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從各種媒體接受了很多信息,有自己的主見,但也常常過分地自以為是。
父母的那些說教也聽了10多年了,聽煩了。加上學業壓力大,這個階段的子女,一般都會非常討厭嘮叨的家長。 ? 要學會傾聽子女,學習與子女平等交流。
如果子女到了中學階段還愿意有什么事都與家長交流,那家長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只要子女愿意與家長交流,有什么問題都能夠得到比較妥善地解決。
第四個原則是:對子女多鼓勵,少批評
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多一點寬容。少年兒童只有在鼓勵的環境中才能健康成長。
第五個原則是:給子女越來越大的自主空間
父母和子女雙方都要學會這一點。
有些家長總是想控制子女、管制子女、設計子女。適當的控制是必要的。但隨著年齡增長,更多地是靠子女的自覺和自律,而且要給子女以自主的空間,要尊重子女自主的空間。
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不僅孩子要解決青春期的困惑,父母也要解決好自己與子女關系上的困惑。
父母親過分管制已經長大的子女,是許多子女自己生活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之一。過分的戀子情結戀女情結,是子女不幸福的重要原因。家長應該明白,子女的快樂和幸福,就是家長最大的幸福,如果子女對家長非常服從,但他/她自己不快樂,那么家長還是失敗的。
第六個原則是:對子女的學業要求,要實事求是只要子女盡了努力,就決不能再苛求,還要學會為子女減壓。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夠適應目前這種學校教育的。有些孩子盡了努力,可是成績還不理想,家長要學會為孩子化解煩惱、分擔壓力。西方人說,壓跨駱駝的是最后一根稻草,總是給孩子施加壓力,好了還要再好,一次考試就要達到什么名次,這些都是沒有道理的,而且可能把孩子逼上危險的方向。
家長應該懂得并記住,子女的身心健康、個性開朗豁達,比學業成績重要得多。播種性格,收獲命運。只有在父母慈愛而不寵愛、多幫助少施壓、多引導少管制、多鼓勵少批評、多寬容不苛責的家庭環境中,子女才能逐步發展健康的個性。
第七個原則:要逐漸培養子女吃苦耐勞的精神
這是富裕地區、富裕家庭的一個問題,對子女成長和教育的重視絕對必要,對具體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和訓練方案可以也應該精心設計。
但千萬不要把孩子本身當作一個可以設計的對象。孩子是人,是生命,而不是工程師手中的一塊材料。
在父母的引導和學校的教學之外之上,要給孩子自主的空間,要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想法、愛好,不要把孩子當作為學校制造分數的機器、為老師制造教學業績的努力,也不要把孩子當作為父母爭光的工具。沒有人能夠設計出愛迪生,沒有人能夠設計出愛因斯坦。
人最重要的素質:好奇心、興趣與愛好、欣賞與追求美與和諧的能力、創造發明的能力、求智愛真的渴望,這些都不是他人能夠設計出來的。這些素質只能在一個平等、寬松、自由而又富于文化傳統的環境中自發生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