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真是真氣十足,直往外冒。
但凡撿著個好玩意兒,都奔走相告,生怕周圍親近的、不那么親近、并不親近的——所有認識的人——享受不到。這些玩意兒包括但不限于:生蛋滑羊肉、烙大餅的秘方、出門的保命口訣、29塊的小白鞋、Lady gaga……
如果當時是在用那個熱情似火的勁兒賣面膜,那我現在,,,可能沒什么信用值了。
不能隨便給人建議,同樣,不能隨便推薦你認為的好東西。
1,你的不遺余力的推薦會拔高對方的期待值,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2,對方的嫌棄多多少少會影響你的心情(同樣,源于你的對于對方與你產生共鳴的期待)
3,然后,連自己都會懷疑:這東西真有那么好嗎?最后,把這好不容易遇到的小驚喜也給搭進去了
給對方帶去的風險也不小:
假如沒有你的亢奮宣傳,也許他們本可以在未來某個時候遇到它,發現它的好,也許還能在某個時空與你談起,然后就像蒼茫之中找到自己的糾纏子,就像特務A巧遇特務B一樣,狂喜。
但由于你的不遺余力,他們失去了這個機會。更糟糕的是,你的這個動作的最好的結果不過是儲備一件“還可以”的東西,更多的情況是平白添了一份失望或本不必暴露的丑陋的嗤之以鼻的表情。
瞧,你不僅把自己的小美好搭進去了,還干預了別人的軌跡,毀了那個原可能美好的“因”。
你不僅是個盲目的呆瓜,還成了引發時空塌縮的罪人!
“可是我在認真向他們講述的時候,在那個腎上腺素充盈的‘當下’是快樂的呀……”
快樂大于一切。
那就回到自己吧,這真真是一切情緒問題的普適答案。
世界觀:回到自己,快樂著自己的快樂,別期待。
方法論:語氣平和。
——這也是好多年前的所得了,為啥最近都在炒剩飯?看來我還是那個每逢歲末必惆悵的孩子,表現形式就是矯情和懷舊。
這么說自己真得好嗎,要不要對自己善意一點啊……
不要。世界且等著蹂躪我呢。我得強大,得勇敢,得啥都不怕。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