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媽媽打電話告訴我家里的電視機壞了,讓我聯系維修。
這個電視機是七年前我買的,當時的新款,花了我大半個月工資。當時我是毫不猶豫就買了,父母開心我也開心。家里很多東西都是我買的,包括家里的一些小家電。以前喜歡去香港購物,買的東西基本也是家里的。給家里花錢,父母每月生活費,給家人買衣服首飾等我都是毫不猶豫的。可是結婚后我變了,我覺得我沒有這么大的能力兼顧自己小家和原來的家了。
就比如這次電視機壞了,我聯系了官網上門檢測。經檢測沒有維修的必要了,媽媽說要換新的問我有沒有推薦。要是在婚前我毫不猶豫地說“我包了,你不用管?!笨墒乾F在我直接說“老媽你和爸商量吧,想買什么就買?!?/p>
老媽說我結婚是買給婆婆的什么電視,她買同款的就行了,并把錢給我讓我幫買。我說小米的,看起來還不錯。可老爸想來淘寶幾百塊錢的二手機,老媽不同意。我說你們商量好再說吧,因為只要我再說下去他們肯定會讓我評理。
結婚后我不再每月給父母一千幾百的生活費,逢年過節才給一個大紅包。因為有了孩子我覺得以后需要花錢的地方更多了,不能像以前一樣對金錢沒規劃。但是平時我還會經常給他們買鈣片和衣服,連家里的牛奶都還是我負責,每次都是幾箱幾箱的買。因為我平時沒什么空回去看看家人,所以就時常沒點吃的寄回去。能力有限,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給父母提供一些物質。父母都三大保險我依然續著,我能做的就是這些了,這是我能給父母的最后保障。
結婚后我想的更多的是自己了,因為我能力有限。我覺得傳統來說,父母依靠更多的還是兒子。所以對原來的家的付出我也要學會適而可止了,我做不到以前那樣全力以赴了。
其實父母也會理解我的做法,哪怕我一如以前他們也會拒絕的。因為他們也是有兒媳婦的人,如果因為一直還在娘家里付出,婆家也會不高興的。為人父母,我相信他們是希望子女過的開心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