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解,每章一讀。
文:
湯將伐桀,因卞隨而謀,卞隨曰:“非吾事也。”
湯曰:“孰可?”
曰:“吾不知也。”
湯又因務光而謀:務光曰:“非吾事也。”
湯曰:“孰可?”
曰:“吾不知也。”
湯曰:“伊尹何如?”
曰:“強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
湯遂與伊尹謀伐桀,克之,以讓卞隨。卞隨辭曰:“后之伐桀也謀乎我,必以我為賊也;勝桀而讓我,必以我為貪也。吾生乎亂世,而無道之人再來漫我以其辱行,吾不忍數聞也。”乃自投椆水而死。
湯又讓務光曰:“知者謀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立乎?”
務光辭曰:“廢上,非義也;殺民,非仁也;人犯其難,我享其利,非廉也。吾聞之曰,非其義者,不受其祿,無道之世,不踐其土。況尊我乎!吾不忍久見也。”乃負石而自沈于廬水。
譯:
商湯要討伐夏桀,找卞隨謀劃,卞隨說:“這不是我事。”
商湯說:“誰可以呢?”
回答:“我不知道。”
商湯又找務光謀劃,務光說:“不是我的事情。”
商湯問:“誰可以呢?”
回答:“我不知道。”
商湯說:“伊尹怎么樣?”
回答:“毅力堅強又忍辱負重,其他我就不知道了。”
商湯和伊尹謀劃討伐夏桀,攻克后,讓位給卞隨。卞隨推辭說:“大王討伐夏桀來找我謀劃,一定是認為我有賊人之心;勝利了又讓位給我,一定認為我是貪婪的。我生活在亂世,而無道的人又來用他卑辱的行徑來玷污我,我忍受不了數次的打擾。”于是自己投身椆水而死。
商湯又讓位給務光說:“智識的人謀劃,武勇的人跟隨,仁愛的人就位,這是自古的道理。你為什么不即位呢?”
務光說:“廢除帝王,這不是義;殺害民眾,這不是仁;士兵受難打仗,我坐享其成,這不是廉。我聽說,于事不義,不能收受爵祿;生活在無道之世,不踏它的土地。何況尊我為君呢?我不忍心長久目睹。”于是背著石頭自沉廬水。
解:
本章講隱士的現世遭遇及其抉擇。
世俗社會中,隱士和君王的關系體現為兩重矛盾。其一,隱士同樣是人,也要生活在世上;但處于亂世,隱士還要承受君王找上門的麻煩。其二,君王圖謀千秋大業,志在以己之力平息世難,不得不找隱士前來輔助;而君王卻不明隱士的性情,以己之心推其腹。本文中卞隨、務光和商湯的禪讓和推脫就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