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法律與道德在辯論的虐心小說,總感覺這個小說在現實中是真實存在的,看完這部小說會讓我們很感激自己有個單純又美好的童年。
人物關系如下圖,像我這種一看到外國名字就腦大的人,最需要先捋一捋關系
這本書的寫作手法很有特色,每一章都是以不同的人的口吻來寫,把整個故事敘述下來的同時,也展現了不同的人的心理狀態。故事講的是:姐姐凱特很小的時候就得了白血病,但是哥哥杰西的骨髓不配型,為了挽救凱特的生命,父母決定去找遺傳專家配型,生下了與凱特基因相符的妹妹安娜,最初大家都以為用安娜的臍帶血可以救凱特,但是五年后,當安娜五歲時凱特又復發了,于是又開始在安娜身上攫取更多東西:白細胞、骨髓等等。直到安娜十幾歲的時候,凱特由于抵抗癌癥而腎衰竭,需要安娜提供腎移植。此時,安娜找到了律師坎貝爾,控訴自己的父母并要求自己掌控自己的醫療行使權。
一只抱著好奇的心態往下看,想知道結局,同時又害怕知道結局,因為不管進不進行腎移植,對于兩個姐妹來說一定是有一個受傷害的,自己的心里也很糾結,但應該是抱著同情父母的態度而站在安娜這一邊。
哥哥杰西:年齡最大的孩子,但是面對這樣的兩個妹妹,想想父母都不會有太多的精力去管他,父母給他買的圣誕節禮物都沒有經過精心挑選,答應帶他去玩卻因為凱特的病突發而爽約。。。于是杰西開始搗亂,可能是因為父親是消防員的緣故,所以他總是會挑沒人的舊倉庫去放火,其實他就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分擔多一點點的愛。有一次他的母親看到他胳膊上的針眼很生氣,以為他在吸毒,可是他說“媽,我每天打三次,不過我不是注射毒品,而是到三樓去捐血,你從來沒有想過是誰在供應凱特的血小板嗎?”當時看到這里真的快哭了,雖然自己這個生病的妹妹讓自己的童年過得如此不堪,但他仍然愛她。
妹妹安娜:“我討厭做一只基因豬,我討厭沒有人問我對這些所有事情的感覺,我厭煩極了,可是我絕對不會該死的討厭這個家庭”這是安娜對他的律師說的話,她和哥哥杰西一樣,一方面因為凱特而過著痛不欲生的生活,另一方面又愛這個家。我本來對于安娜父母的態度是很反對的,因為感覺他們對安娜更多的是利用,尤其是當安娜抽骨髓給姐姐后,自己也住院了,自己也很疼,但是媽媽卻總是守在姐姐床邊。但是當我知道,父母最初只是想用安娜的臍帶血之后,我又開始心疼他們,因為這后來的種種也出乎他們的意料。就像媽媽薩拉說的一段話“這就像救火,凱特被困在著火的大樓里,而只有安娜知道進去救她的路,但是如果安娜進去,可能成功,也可能會同時失去兩個孩子”
律師坎貝爾:最初會接這個案子是有私心的,因為這種道德倫理的案件最容易引起社會的注意,如果成功,他會在律師界名氣大振。小說中關于他和茱莉亞的愛情不想多說。最后在法庭上,他真的成功了,為安娜爭取到了醫療行使權,哪怕最后還是要捐腎,那也是由安娜自己來決定,而不是他的父母。
最后的結局有一些些狗血:在法庭上,安娜終于忍不住吐露實情,其實是凱特讓她這么做的,她想讓安娜不要給她捐腎甚至殺死她,因為她已經受夠了痛苦的治療,而安娜其實是很心甘情愿的捐腎的。最后在審判結束后,律師帶著安娜去醫院的路上發生車禍,安娜腦死亡,并捐出了自己的腎,而凱特也奇跡般的因此就活了下來。
我想如果安娜沒有發生車禍,她一定會行駛自己的醫療權利去救凱特的。
看完之后震撼之余覺得自己真的好幸福,雖然我有個妹妹,但是父母對我也同樣關愛,我不需要去做些特別的事情去引起他們的注意。珍惜我們身邊的親情、友情和愛情,同時也珍惜自己和我愛的人都有個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