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個周末,要把孩子和姥姥送回老家,1歲多的小人兒,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
這周也在不斷告訴他回去以后要聽姥姥的話,等媽媽放假就回去。
他懵懂的聽著,也意識到了我們之間會有一次分別。
這幾天,每天晚上睡覺,他會拉著我一起睡,我稍微一動,他就會醒來,叫一聲媽媽。
白天上班,總是抱了又抱才讓關門,中午午休醒來也到處找媽媽。
從他出生后,每次我都會夸獎他是個懂事的寶寶,但這一刻,我真的寧愿他沒有這么懂事。
“奇葩說”里的肖驍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們別覺得懂事是一個褒義詞。人為什么懂事,是因為環境所迫沒有別的選擇,他必須懂事。
之于我的孩子來說,現在這個階段,他和我都是別無選擇。
2
現在我們有太多太多的孩子們,在孩子的年齡,卻開始承受著本該不是這個年齡承受的壓力。
無論是前不久的冰花男孩還是最近的快遞男孩,每一個孩子,都在艱難的生存著。
冰花男孩,每天步行一個半小時才能從家到學校,1月8日是期末考試,他獨自去學校,以為是晴天,所以只穿了兩件衣服,到校經其他同學提醒,他才知道自己的頭發、眉毛沾染了冰霜。對于這條艱苦的上學路,王福滿表示,“上學冷,但不辛苦!”
快遞男孩小長江,由于父親因病過世,母親改嫁,2017年,他隨父親的工友前往青島打工,由于戶口問題未能人學,便幫其送快遞。
3
通過網絡曝光,兩個男孩應該會有個比較光明的前景。但這只是被網絡曝光的個案,還有千千萬萬個冰花男孩和快遞男孩怎么辦呢。
他們依然在懂事的、艱難的活著,之于這些孩子,現在他們所經受的也只是別無選擇,所以只能去堅持。
我們村是非常典型的留守村,十幾年前村里的人們基本都以務農為生,現在糧食便宜了,教育資源被不斷削減,上好學校就要去市里邊,市里為發展經濟,也按照一線城市學區房政策,房價隨之而漲,一圈圈的循環下來,日常基本的生活成本讓很多村里的壯勞力們根本無法在繼續以務農為生,不得不選擇外出打工,很多年輕夫妻都同時出去,家中只留下年幼的孩子和老人。
小麗是鄰居家的孩子,今年剛10歲,父母常年不在家,爺爺奶奶也已經年近70,腿腳不靈便,小麗早早就學會了做飯洗衣服,現在還會照顧爺爺奶奶。村里人都夸小麗是個懂事的孩子,確實是的,但小麗的眼睛里過早沾染上了生活的不易和堅信。
她不得不懂事,因為還要生活,還要學習,她一直被父母灌輸,只有學習才能改變命運。
村里還有很多這樣的孩子們。
4
有一次跟朋友聊天,談到了留守兒童這個話題,他非常不理解的問道,為什么父母們非要外出打工,而不是在家里陪伴孩子學習。
我只想說,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他們不能。
經濟需要發展,就需要有人被犧牲,很不幸的是被犧牲的一大部分是那些沒有話語權的人,所謂的共同富裕,也只存在于官方的一些平均數據,那些你看不到的地方,還潛藏著你無法想象的事實真相。
所以,最后,我只能對這些孩子們毫無把握的說一句,我寧愿你們不那么懂事,雖然生活艱辛,但也請相信,未來會好的。但愿這個“好”字,不是通過變成網紅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