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是以“群體性”為主的社會,而人,當然也是以“群體性”為主的人。
從我們一出生開始,我們就必須要面對這樣一件事兒,那就是在群體和個人中進行選擇。
就像在幼兒園的時候,合群的孩子往往能組成一個小群體,而不合群的孩子往往形單影只地站在一旁。當進行“搶玩具”的時候,通常是合群的孩子要比不合群的孩子得到的更多。
那個時候,每個人心中都會產生這樣一個想法,那就是無論自己怎樣做,都必須要和“群體”融為一體,別讓自己成為孤單的“怪咖”和“異類”。
有人就會不解,自己合不合群,是自己的事兒,為什么別人會戴著有色眼鏡去看人呢?說實話,因為“合群”這種事兒,是社會大多人的普遍共識。所有人都希望合群,可偏偏只有一小部分人與之背道而馳。如此,不就是成為別人眼中的“異類”了嗎?
年輕的時候,也許我們會為了“合群”和“不合群”這樣的選擇而費神傷腦。因為在那個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想追求什么,只想跟著別人走,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所以,我們走了不少彎路。
可當人到中年之時,一切也就變了。因為中年之人,見慣了風雨和世面,懂得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明白自己的追求是什么。如此,在中年人的世界里,合不合群,不過是唬人的幌子罷了。
但不管怎么說,是合群也好,不合群也罷,其實這兩者的差別,真的很大。
合群的人朋友遍天下,不合群的人摯友僅二三
俗話說得好:“朋友遍天下,知己有幾人?”
在這個以“利益”關系為主的社會,朋友再多,都不過是萍水相逢的過客罷了,誰又有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應對“滿天下”的過客呢?
因此,從個人的態度中,就能分辨出兩種人,一種人是“虛偽”的合群者,另一種人則是“真誠”的不合群者,
越是合群的人,他們的感情就越是分散。因為他們不只有這一個朋友,那么就不可能把所有的感情都過分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
而越是不合群的人,他們的朋友就越少。但是,他們的朋友卻都是“至情至性”之人。
要知道,與不合群的人打交道,就必須慢慢來。也就因為這樣,所以他們對任何熟悉的人的感情都是全心全意去對待的,也都是能經受歲月磨洗的。
合群的人很討喜,不合群的人容易得罪人
無論在職場中,還是在日常的生活里,合群的人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為人處世八面玲瓏,能討別人的歡喜,也能把對方哄得服服帖帖。
為什么他們能有這樣的本事呢?其實和他們“合群”的性格是有關聯的。越是合群的人,越容易融入到一個集體中,也越容易和別人打成一片。如此,不就成為了“群體”中的寵兒了嗎?
相反,那些“不合群”的人,他們為人處世的方式還是“單一”了一些。在他們眼中,能看得順眼的人,才能慢慢去交往,才算得上是朋友。而那些看不順眼的人,他們直接不去理會,話不投機半句多。
這兩種做法,就會形成兩種不同的結果。前者能討人喜歡,而后者,最容易被人排擠,容易得罪人。
合群的人活成了一個“圓”,不合群的人活成了一個“世界”
有人說:“在人際場上走得多了,也就能畫一個圓出來。”
什么是“圓”呢?那就是你在“圈子”中兜兜轉轉,到處和人打交道,到處加入群體。那么,你的軌跡和行為,就如同一個“圓圈”一般。
而那些不合群的人,他們的“軌跡”像什么呢?其實,什么都不像。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不合群的人,他們只憑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去做事,絲毫不會理會對方想要做什么,也很少遷就那些陌生的過客。
所以,可以這么說,不合群的人,他們活成了一個“世界”。想想看,不合群的人,他們總是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那么也就和“獨行俠”無異。
一個獨行俠,他們仗劍行走江湖,到最后,不管遇到什么,都獨自一人去面對。如此,他們的人生,就像是“五彩斑斕”的世界。
合群的人為人“靈活多變”,不合群人的為人“專一執著”
合群的人和不合群的人有一個明顯的差異,那就是“靈活性”的差異。
什么是“靈活性”的差異呢?其實就是人會不會“變通”而已。合群的人,由于他們常年奔波于人際場當中,于是乎他們練就了“變通”的思維。
這種思維,讓他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絕對不會說錯,也絕對不會將所有的人與事兒“混為一談”。
相反,既然有“變通”,那肯定就會有“固執”。那些不合群的人,他們為人處世的方式過分單一,也就造成了“專一執著”的性格。
這種人,在對待親朋好友方面,稱得上是一個“極品”好朋友,好同伴。可在做事方面,明顯“變通”的速度要比“合群”的人要慢一些。
但是,不能說“專一固執”就不好。要知道,適合“相伴”一輩子的人,恰好是“專一”的人。能自律到底,啃硬骨頭的人,正是“固執”的人。這兩種人,歸類到一起,就是“不合群”的人。
合群的人擅長“組織配合”,不合群的人適合“單槍匹馬”
在這個世界,有些人,他們天生就是“組織領導”的料,能配合好任何人,做事能做到無縫磨合,組織有序。
而合群的人,恰好就是這樣的人。要知道,合群的人,他們不愿意一個人去生活,去做事,去工作,因為他們已經適應了“群來群往”的日子,適應了“奉承討好”的做人方式。
而不合群的人,他們往往不懂得在群體中生存。這種“不懂”,并非說他們“不能”,而是說他們“不想”這么去做。為什么“不想”呢?原因是簡單,那就是他們生來就是“單槍匹馬”的獨闖者。
就像做一件事兒,合群的人經常會借助別人的力量幫自己去完成。而不合群的人呢?不管遇到多難的事兒,哪管自己身陷萬劫不復之地,也要一個人闖過去。
總的來說,不管是合群也好,不合群也罷,都有它們不同的好處和壞處。人,最大的本事,應該就是要懂得“取長補短”,接納這世上有益的一切事物。如此,人才能愈發變得強大,活出最好的自己。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