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媽媽愛吃魚尾巴

小時候就發現了一個事情,每次家里吃魚的時候,媽媽喜歡吃魚尾巴,爸爸喜歡吃魚頭,而我喜歡吃魚肚子,刺少肉多很入味。

我喜歡吃的薯片媽媽不喜歡吃,我喜歡吃的海鮮媽媽不喜歡吃,一直以來感覺我喜歡的東西和她喜歡的完全不一樣。

有一天,我在玩手機吃零食,姥姥說:“你的好吃的留一點給你媽媽,她年輕的時候特別喜歡吃零食”。

我忽然明白了些什么。

從姥姥零零碎碎的言語中,我慢慢整理出媽媽在沒有生我之前的生活:

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姥姥34歲才生下的她,上面的哥哥姐姐凡事都讓著她,貧窮的年代媽媽能吃到奶糖、奶粉、雞蛋。燙著最流行的爆米花頭、穿著最時髦的連衣裙、最特別的高跟鞋。

沒有我之前,她也曾有曼妙的身姿、美麗的容顏,她也曾經是單位的先進個人......

我想,那個時候的她也是有夢想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50-70年代出生的人,似乎是最辛苦的一代,我沒有說他們是最艱苦的一代,她們的成長已經可以滿足溫飽,已經有了安全的生存環境。但是她們靠著自己的辛苦買房買車,甚至還要給下一代攢錢買房買車,肩膀上承擔了二代人的辛苦。

所以,她也開始在打折的衣服中挑選自己更看中且更合算的那一件;有好吃的也要可著孩子,可著父母。

柴米油鹽、人情往來、家人的吃喝住行,我甚至不知道她是否曾經有過夢想,也不知道她的興趣愛好。

她也曾是個小公主,是無憂無慮的小姑娘,只是當她有了自己的小公主之后心甘情愿的將自己變成守護公主的騎士。

現在,她的小公主長大了,明白了很多時候“不喜歡”“不要”“我有”這些拒絕背后真正的含義。

回報父母養育之情,不需要等到“母親節”“父親節”這一天,真正的關愛也不是豪宅名車相送。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昂貴的奢侈品是體驗。

那些本來她可以擁有卻“舍不得”的都是我們應該給她們的,就像當年她們創造一切條件為我們一樣。

38元單球的哈根達斯沒有人會買不起,她只是舍不得,我會買給她,許諾她嘗遍不同的口味;

120元的3D IMIX電影,她不是看不起而是舍不得,于是每當有好看的新電影上線,我會陪著爸爸媽媽一起去看;

她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于是我攢錢、做攻略、安排行程,帶著爸媽出去轉轉;

我的媽媽值得穿更漂亮的衣服、值得用更貴的化妝品、值得一切我能力范圍內能給的體驗。

因為這些事情,就是我小時候,她曾經為我做過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