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生去修煉的能力(二)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讀書籍《共情力》

作者:亞瑟·喬拉米卡利


用共情力,控制你的壞情緒,化解傷痛

當我們感到疲憊時,縱使想要去探究他人的內心世界,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這時,你首先要做的是意識到自己的狀態是什么樣的,然后放慢你的節奏,向內審視自己,充盈自身實力。這樣,你才能去更好地理解他人。

書中,作者探討了在負面情緒下,我們如何去說和去做,才能不讓自己后悔。

為了更好地對他人的負面情緒做出反應,我們要小心避免在他人對我們發脾氣時帶著怒意做出第一反應,而是去理解其他人為什么會發這么大的火,試圖去理解那些浮在表面下的惹怒他人的導火索。

當你意識到一個人大多會因為被傷害、感到失望或缺少安全感而產生怒氣時,你就能直接面對導火索本身,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做出憤怒反應。因為當你處在憤怒中的時候,你所做出的解決問題的決定往往對解決問題并沒有太多實際的幫助。

下次,當你的家人對你大吼大叫時,你可以問問TA為什么這么煩惱,或是受到了什么傷害。這樣來,TA就能單方面地避免一場戰爭的開始,開啟一場有意義的對話。

當你試著去理解對方時,對方通常是能感受到你的善意和努力的,從而避免了局面失控,向越來越壞的方向發展了。

同理,悲傷也是身體給予我們處理問題的一個線索。一旦你讓傷痛不停地積壓,卻得不到一個正向地解釋時,你常常讓自己陷入思維的牛角尖,只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進而增加怨恨的情緒。這種先入為主的成見是對大腦精力的極大浪費——當負面情緒已經消耗掉大腦中的大部分精力,我們就會感到身心俱疲。

這時,如果我們能停止從過去的傷痛中來看待他人,我們就會對人或事情產生更為客觀的認識,也會變得更加積極樂觀。

當我們重新開始相信其他人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到與他人相連接的安全、平靜與親密。


未完待續~

文章不求完美,只愿對你有用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