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縣長呼國慶在官場和情場的沉浮、掙扎為線,引出呼家堡以及背后的呼天成。展現了現實的溫情與殘酷,以及鄉村政治,它涵蓋了官場、情場、人場等,淋漓盡致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故事的根據地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呼家堡,呼家堡的主人是呼天成。
這片土地沒有剝削與壓迫,但也沒有平等公正。在這里只有呼天成一個腦袋,他是主,一切都由他說了算!最典型諷刺的例子就是呼天成老娘信奉了天主教,過世后想回到主身旁,呼天成這個呼家堡的主不允許。
這兒的人民物質富足,但行尸走肉般生活還不自知。在村支書呼天成的帶領下呼家堡的人民過上了富裕的生活,相對的,呼家堡人們由開始對他的反對質疑,到尊敬依賴沒有精神,最后到行尸走肉。這兒有聞名于世的呼家床,呼家面,更有呼家堡在各行各業的官員,最有趣的是這些真正的主人是一個玩泥蛋的人。
領導呼家堡的過程中,最開始呼天成心中是十分不安的,“賊”事件的發生啟示了他,只要鎮住了心,就鎮住了人。心很小,人很大,可心是人的主。也因為這次事件他對“人民”有了新的理解,原來“人民”也是可以這樣“領導”的,通過“孫布袋賣臉”、“地上下新村”、“民主投票”、“斷指展覽臺”等一系列活動人們由開始對他的質疑不滿轉變為忠心誠心,再到在呼家堡建立了絕對權威,最后成為呼家堡的主和靈魂。
是一片很有影射意味的小說。
對“氣”的描寫隱喻著呼家堡人民的精神物質走向。
對“風”的描寫隱喻著呼天成的統治,不同風的描寫隱喻呼天成不同的統治,呼天成抓住人性中不好的一面,灘在晴天下晾曬起來,讓大眾點評,互相監督,隨著故事的引出和發展只能感覺到可悲。
“玩泥蛋”的鄉野農民,“泥蛋”是誰,“泥蛋”就是胡家堡的人民,是哪些官員,是政治。
獵殺狗,隱喻著,呼天成領導的走向,狗是忠誠的有時很溫情,但狗會叫有時挺煩的,那么就豎起一把刀獵殺了,拿起刀獵殺了它們的精氣神。
最后當村民得知夜里呼天成發燒之后,一個個惶恐不安,生怕呼伯有個三長兩短。在呼家堡全村極度擔心和恐懼失去呼天成這個頂梁柱時,有人突然高喊“呼伯想聽狗叫”。于是眾人在老閨女徐三妮的帶頭下,爭相開始學狗叫,黑暗中呼家堡充斥著震耳欲聾的狗叫聲······這應該隱喻著隨著胡天成倒下,籠罩在人們頭頂的濃霧散去,胡家堡的人民精氣神回來了,會叫喊了,是不是預示著未來的人們有了希望,會精神充裕,乃至富足起來。
呼天成是一個克制自己欲望的人,以“秀丫”對自己的誘惑到練功的過程,痛苦成了一種檢驗毅力和承受極限的工具。每一次疼痛都成了他新的體驗,成了他可以傲視痛苦的資本。
人是一個隱患哪!人活著,處處都有隱患,連自身也是一個隱患,只是你沒有覺察罷了。人往往就是這樣,等你真正覺察的時候,就晚了。
胡天成以自己的思想鑄造了鋼鐵般的牢籠,在這個過程中,相應的他自己塑形了,成為鋼鐵,他不知道思想是無限流動。
最可悲的是呼家堡的人民,呼天成讓人門彼此監督懷疑到離間,再到淡化血脈親戚系,“窄過道兒”的死亡,表示著呼家成統治的成熟了,連母子都淡化了,多可悲。
這本小說,很值得一看,無論從個體角度還是集體角度。在大數據信息時代更值得我們去反思我們的生活。回顧我們的歷史,去創造無限可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