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著一襲青衣,立歲月江畔,且提一壺老酒,淺斟低唱,憶舊日平調。
1.思華年,吾誰與歸,一筆一墨闖江湖。
十七歲的雨季,我與父親乘著綠皮火車一搖一晃離開了家鄉。這是我第一次出遠門,也是我追著夢想瘋跑的年紀。
十七歲我考上了離家千里外的大學,父親送我讀書,時值南方雨季,又有臺風過境,剛落地就被雨打濕了個通透。我護著新買的手提電腦,父親護著我擠上了去學校的公交車,車上人均說粵語,我聽不懂,父親略懂一二。
一路上父親給我說到他年輕時廣漂的往事,我知他是讓我記住些教訓,然我未曾放在心上,我的目光早已被遠處黑壓壓的烏云和一片汪洋所吸引。曾經的山高翠峰,而今的黑云慕海,離開了家鄉勢必要追逐自己的遠方。
年少喜讀書,更愛詩,讀海子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就心生蕩漾,更加上矮大緊一句“詩和遠方”,讓我對生活有了無限遐想。
于是高考時挑挑揀揀選了珠海這個城市。網上有人這樣說道:“大學選什么城市不過是選在哪里打游戲罷了!”一開始我是嗤之以鼻的,后來卻不知不覺的應驗了。
2.抑郁由來
初來乍到,意氣風發,自問平生素愛寫作,雖選了理科,又選了個護士專業,但是讀書寫字之心不敢忘了。
社團招新,我選了新聞部,然而讓我備受打擊的是,我連初試都未能考過,原因也甚是可笑。
考官問:你說你,三歲學字,五歲讀書,七八歲就能成詩,那么我想請問你為什么連“的”? “地”? “得”三字的用法都不清楚呢?
緣由是我為了迎接面試,前一晚上苦熬了一篇詩歌,內容已然忘記,忘不了的是那日面紅耳赤的尷尬。
一直以來我以“寧自負,勿自卑”為座右銘,因為從小生活的環境讓我養成了孤僻和自卑的心理。
小時候父母離異,八歲時父親再娶。彼時的山村中,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我成了鄉親父老眼中無人教養的孩子,甚至大人都不許自己小孩與我玩耍。
村中還流傳著些風言風語,說我父母離異是我母親不檢點的后果,正是人言可畏,有些半大小子直呼我“雜種”之名,污言穢語不甚繁多。少不了一番“以一敵眾”的戰事,無人陪伴,外加上與人爭斗,性格更加怪異。
一方面強裝蠻狠,另一方實則自卑。自卑來源于無人愛護,又來自于人言甚毒。但是至三年級開始,一切都有了改變。
三年級我一篇《打水仗》受了老師的青睞,從此改變了人生的軌跡。這是一篇家庭作業,老師給所有人布置作文,讓我們自立題目。我以偷看別人在水田中打水仗的經過,述之于紙上,老師將這篇作文評為優等,并當著全班的面大聲朗讀。
下課后同學們均是爭相搶讀,那時候的我像一只傲嬌的小孔雀,第一次享受到眾目所歸的感覺,不知不覺間就有一種野望在心底滋生。
自此我的特長一欄上萬年不變的寫著“寫作”。從小學到高中,我都是班上作文最好的一位。一方面來自于我的“自負”,另一方面來自于鄉野的落后,所謂矮個子里面挑高個子,我自然高些。
當從池塘到了江海,從同齡人中得來的優越感瞬間蕩然無存。
從新聞部出來后,我對于自己產生了極度的懷疑,與此同時也認識到自己不過是以“寫作”為借口來逃避諸多問題。寫作并非我的特長,而是我的工具,我以此來對抗內心的恐懼和無知;以此來炫耀從而找回渺小的驕傲。
“寧自負,勿自卑”六字里有諸多心酸。事實上我省略了諸多成長的內容,因為這不是短短幾千字可以歸納的。是寫作讓我度過了人生中的黑暗,同樣也是寫作讓我陷入了青春的迷茫。
誰的青春不迷茫?
之后的日子我開始打游戲渾渾噩噩的度日,直到2016年我患了一場病,滿身長滿皰疹,臉上也幾乎糜爛,這是由于小時候未曾打過疫苗的緣故。此時長水痘,讓我臉上留下來諸多疤痕,一個月的時間內我被限制在寢室中,我所在是醫學院,自有老師來幫我治療。我也沒有告訴家人,一個人就這樣扛了一個月。
一個月過后,我卻再也不想出門,臉上的痘印讓我更加自卑,自此我除了下樓吃飯,再也沒有離開過寢室,抑郁的種子埋入心底。
打游戲看小說成了我的宅男日常,學業幾乎都已荒廢,讀書寫作更是不要奢求,直到祖母去世方成了我的心疾。
那是一個雨日,前一晚祖母去參加了一個寺廟的集會,許是熬了夜,第二日歸來咳嗽不停,又叫胸口郁悶難耐,祖母素來患有冠心病,她長吁短氣,叫我打一盆溫水給她擦一下背。我一直喚她去醫院,許是她心疼錢不愿去往,父親在沙發上看手機,我硬拽著父親載祖母去醫院,好說歹說,終究是去了。
鄉衛生所,父親前去掛號,我與祖母在排隊,就在一張烏黑長凳上,祖母突然一聲猛咳,一口氣提不上來,雙眼翻白,直挺挺的在我面前倒下。我本學醫,急救之法應當有之,然大學荒廢,心中慌亂只會呼喊“醫生,醫生!”,黃金搶救時間過半醫生方來,后回天乏術,祖母遂去。
少時無人照撫,唯祖母待我親厚,祖母離世,爾后百日,我亦恍恍惚惚,時常夢中驚起,責己學醫不精,無能搶救,遂回學校,自領留級,苦讀!
大學四年,我讀五年,用心三年。本以為自此讀書精業,然一月未到就又患一疾——“抑郁癥”。
抑郁癥又稱抑郁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郁,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
心理醫生建議:休學歸家。
我患上了抑郁癥,還是沒有給家人坦白,因為沒人會理會這亂七八糟的疾病,但是真正了解之人會有四個字來形容即“生無可戀”。
發病時恍恍惚惚,心境低落,甚至三次自殺未遂。為了對抗心中的病魔,我走進圖書館,企圖用心理學來的知識來自愈自己,然而越是懂得越多,越是苦痛,明知自己不能這樣,卻還是會在特定的時候發病。
我試圖用喜歡的東西來對抗它,于是在發病時我就打游戲或者看小說,但是這些都沒有任何用處,我更不敢獨處,也不敢去高處,因為那時的我沒有任何自制力,我就像一座空懸的孤島隨時會墜落。
那是人生中最灰暗的日子,直到我開始寫作,黎明之花方為我綻放。
《黑色》是我抑郁之后寫的第一篇文章。
“我想把我埋葬,埋葬在無人問津的山野里,埋葬在黑色里!”
我用文字的形式訴說出心中的黑色,第一次我對抗了它。我用文字對抗了孤獨,也捍衛了生命的權利!
3.黎明之光
從2016年開始我又拾起了寫作,這一次寫作不是我驕傲的源頭,而是我對生命的祈愿。
一開始我在QQ空間寫心情,之后在QQ部落里寫微小說,后面去了湯圓創作,最后是簡書,每走到一個地方總是會換一個馬甲。
我喜歡分享自己的故事,從小到大,當我把所有的灰暗寫在故事里后,心中自然充滿了光明。此后我堅持寫作,有人把寫作當作興趣,而我視其為良藥。
我用寫作治愈了自己!
4.寫字為生
大學畢業后,寫作不只成為了藥,更是成為了我安身立命的不二法寶。本著學藝不精,就不要濫竽充數的心態,大學畢業我選擇不從事醫療行業。
2018年至今我以寫字為生。
從幼時的驕傲源頭到大學時的良藥再到如今的生存技能,寫作成了我一生的羈絆。
其實關于寫作我有太多要說,但是我想那應該是我成為一個著名作家后才有時間回來梳理。
此后的路:寫作=生活
前些日子辭職回家寫小說,當發現小說并不能養活自己后又屁顛屁顛的回去上班。同樣的是文案,不同的是心態。
之前我只是以其為生活的工具,而今我把寫作當成了畢生的夢想和事業。
寫字為生,我很自豪!
5.故事里的酒
生活就像故事里的酒,在我24歲的年紀我學會飲這杯苦酒,也期待著構建屬于我的故事。
歲月江畔,多少英雄豪杰共鑒史,我亦愿手中的筆,心中的劍闖一闖這偌大江湖。一柄劍挽它個風嘯水寒,一杯酒遙寄天涯明月,這江湖終究會有我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