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iTM>蝙蝠谷聞 第23期 阿里技術專題

1.阿里李純:從架構師到CTO,成長沒有一蹴而就

簡評:作為阿里巴巴發家致富的業務,B2B已經離開人們視野很久,久到今天說B2B的時候,幾乎已經不再描述貿易黃頁這種最古老的信息平臺模式,而是更多描述通過信息化的供應鏈服務來幫助傳統企業完成轉型。1688的實踐如此,當年天貓供銷平臺的實踐如此,今天大量的B2B服務企業也是如此。

2.千人千面、個性化推薦:解讀數據賦能商家背后的AI技術

簡評:作為阿里巴巴接下來的基礎設施之一,在過去的數據和經驗積累上,千人千面可謂是這兩年阿里表現最驚艷的數據應用。這篇文章從AI的角度,側寫了千人千面的一些算法和實際應用場景,算是不錯的材料了。背后的故事,有機會再來寫寫。

3.獨家視覺:2016年菜鳥網絡大物流生態的布局大盤點,10大領域讓你大吃一驚

簡評:從數據應用的角度,阿里目前我最看好的兩大業務,一個是盒馬鮮生,還有一個就是菜鳥了。電子面單、智能分倉、三段碼……每一個實際應用背后,都隱藏了數據商業化的智慧。僅僅數年間,快遞公司就得仰賴著菜鳥來給單子,背后的故事,簡直就是教科書般的存在。PS1:菲青老大真是牛;PS2:阿里我最看好的第三個數據業務,就是區區在下本人我在參與的一點微小工作了。

4.阿里巴巴Aliware十年微服務架構演進歷程中的挑戰與實踐

簡評:在整個Aliware進化史上,「中間件」是一個無法跳過的名詞。簡單粗暴地理解,每一個可復用的模塊就是一個中間件,比如說用戶中心。「中間件」集中體現了阿里技術和商業之間融合過程的經驗和智慧。如何在人和機器之間取舍,如何用技術拓展商業邊界,如何幫助商家服務好消費者,「中間件」的歷史,值得看看。

5.何小鵬:大數據創造“小”時代

簡評:內容生產的去中心化和內容獲取的碎片化,讓這個時代的內容商業化變得更難以捉摸。如果不考慮「極化」、「回音室」和「算法過濾氣泡」的問題,單純從數據維度來觀照內容的商業化,那么,基本邏輯和千人千面是類似的,讓那些適合的內容展現在適合的人面前,是內容商業的宿命,這只能由平臺化的數據應用來實現。


蝙蝠谷聞,每天5篇平臺解讀文章。

by @何夕一言堂

有好的文章推薦和建議請投:anson.77.ho@aliyun.com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