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了解了一個新詞,一解我一直困惑為什么我覺得自己越來越老的心態--“初老癥”。不知道什么時候起你唱K是隨口就來的歌都只能在經典老歌、一人一首成名曲之類的欄目里才能找到,新歌排行榜里的歌一首都不會;開始覺得對新奇的事物保持新鮮感的狀態越來越短,不再敢輕易嘗試新鮮事物,哪怕是新款上市的吃食;記性越來越差;連熬夜這樣的事情也不再拿手。開始擔心自己的身體,注意保養,注意護膚。最常說的話是“人嘛,開心最重要,健康最重要”。
原來這樣!聽到這些的時候我終于釋懷。其實我不是生病了,這只是一個正常心理。我還可以稱自己為年輕人,真好!不怕被年長的前輩揍,但是真的覺得雖然才活了二十多年,卻感覺已經活了好久一樣,很多事情我甚至看的比我媽媽還透。也曾經有過被家人趕出門交朋友的經歷,安排要相親的經歷,后來都在我的無動于衷下宣告失敗。我也嘗試著加入新群體,但很難融入,不能理解比我年輕的人他們的思想,不能和年長的長輩有共同話題,不知道是不是也有人和我有同樣尷尬的處境。
自己的朋友圈僅限于之前了解的人或者更早認識的人或者更更早認識的人。好不容易接觸到新鮮的人也覺得為了維系關系需要耗盡很多力氣。最后還是失敗。
我們從小就被稱為“新世紀的太陽”,一路長大經歷的變革大大小小也不少,我們算不上完整的80后,也稱不上完整的90后,真是哪哪都尷尬。“80后的尾巴,90后的頭”算是自己對自己最準確的定位。我們這一代出生時趕上了計劃生育,提倡孩子只有一個好,到我們這代要做爹媽了又提倡生“二胎”;小時候我們的玩具是打沙包、跳皮筋、抓龍蝦、抓知了,長大以后的玩具只有電子產品;我們上學的時候鼓勵大家以后考取公務員這個“金飯碗”,我還記得高考前我的英語老師說“大一就把公務員考試的書買來看,我就不信你大四還考不上?”結果到我們找工作時“金飯碗”就變成了普通飯碗,還好我沒有那么強的名利心。從小爸媽教育老實本分,專心讀書,拿成績說話,事實證明讀書的確有一定用處,但是只關注成績不注重其他方面教育的結果會導致很多孩子的心理問題被忽略,紙上談兵最拿手。
細數我們這一代真是太尷尬,每每被人稱為90后,總要反駁一句我是80后的尾巴,然而再反駁也改變不了身份證上的鐵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