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認為“心生種種法生”,當我們感知到某種情感從心中生起時,我們要正視它,弄清楚它的前因后果,然后讓它安然離開,這便是莫大的智慧!下面的五種情感分析:悲哀,憤怒,羨慕,愛和怕,摘選自《與神對話》。
悲哀是自然的情感。它讓你能夠在不想告別的時候說再見;讓你能夠在經驗到損失的時候,無論損失的是愛人還是隱形眼鏡,去表達——推出、驅逐——你內心的悲傷。到傷心時悲傷,那么等到長大成人,他們就會對悲傷有非常健康的感覺,因此往往能夠非常快地從悲傷中走出來。
那些被告知“好啦,好啦,別哭”的兒童,在長大之后會欲哭無淚。畢竟他們終生受到的教育是不要哭。所以他們壓制他們的悲哀。
遭到持續壓制的悲哀變成慢性的抑郁,那是極其不自然的情感。
人們曾因慢性的抑郁而大開殺戒。戰爭曾因它而爆發,國家曾因它而衰亡。
憤怒是自然的情感。它是你擁有的工具,讓你能夠說“不啦,謝謝你”。它跟暴虐沒有必然的關系,也不一定會對他人造成傷害。兒童若被允許表達他們的憤怒,他們將會在成年時對它擁有非常健康的態度,因此往往能夠非常快地從憤怒中走出來。
有些兒童被告知,他們的憤怒是不好的,表達憤怒是錯誤的,實際上他們甚至不應該經驗到憤怒。這些兒童在成年之后,將會無法妥善地處理他們的憤怒。
遭到持續壓制的憤怒變成暴怒,那是極其不自然的情感。
人們曾因暴怒而大開殺戒。戰爭曾因它而爆發,國家曾因它而衰亡。
羨慕是自然的情感。這種情感讓五歲的小孩希望他能夠像他姐姐那樣摸到門把手——或者騎自行車。羨慕是那種讓你想要再來一次、更加努力、繼續奮斗直到成功的自然情感。處于羨慕狀態是非常健康、非常自然的。當兒童被允許表達他們的羨慕,他們長大之后就會對羨慕有著非常健康的態度,因此往往能夠非常快地從羨慕中走出來。
有些兒童被告知,他們的羨慕是不好的,表達羨慕是錯誤的,實際上他們甚至不應該經驗到羨慕。這些兒童在成年之后,將會無法妥善地處理他們的羨慕。
遭到持續壓制的羨慕變成妒忌,那是極其不自然的情感。
人們曾因妒忌而大開殺戒。戰爭曾因它而爆發,國家曾因它而衰亡。
怕是自然的情感。所有嬰兒與生俱來的怕只有兩種:怕摔倒,怕吵鬧。其他的怕均是習得的反應,是由其周圍的環境帶給兒童的,是由其家長教給兒童的。自然的怕功用是催生謹慎。謹慎是幫助身體活下去的工具。它是愛的派生物。對自我的愛。有些兒童被告知,他們的怕是不好的,表達怕是錯誤的,實際上他們甚至不應該經驗到怕。這些兒童在成年之后,將會無法妥善地處理他們的怕。
遭到持續壓制的怕變成恐慌,那是極其不自然的情感。
人們曾因恐慌而大開殺戒。戰爭曾因它而爆發,國家曾因它而衰亡。
愛是自然的情感。假如兒童得到允許,能夠正常而自然地、沒有限制、條件或禁忌地、毫不尷尬地去表達和接受愛,那么愛將會別無所需。因為以這種方式得到表達和接受的愛所帶來的歡樂,對愛本身來講已經足夠。然而愛若是遭到約束與限制,被規章制度、禮儀教條扭曲,或是被控制、操縱和保留,它就會變得不自然。
有些兒童被告知,他們那自然的愛是不好的,表達愛是錯誤的,實際上他們甚至不應該經驗到愛。這些兒童在成年之后,將會無法妥善地處理他們的愛。
遭到持續壓制的愛變成占有欲,那是極其不自然的情感。
人們曾因占有欲而大開殺戒。戰爭曾因它而爆發,國家曾因它而衰亡。
這些自然情感就是這樣的,它們若是遭到壓制,就會產生不自然的反應和回應。大多數人會壓制他們的大部分自然情感。然而這些是你們的朋友。這些是你們的禮物。這些是你們的神圣工具,可以用來打造你們的經驗。
你們生下來就得到這些工具。它們的功用是幫助你們順利地生活。
為什么大多數人會壓制這些情感呢?因為有人教他們這么做。有人告訴他們這么做。
誰呀?
他們的父母。那些撫養他們的人。
為什么呢?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因為他們的父母教他們這么做的。
沒有人比年輕的父母更不適合撫養孩子。順便說一聲,沒有人比年輕的父母更清楚這個道理。
大多數父母在挑起撫育子女的重任時,只有很少的生活經驗。他們本身幾乎尚未度過被撫育的階段。他們仍在尋找答案,仍在尋找線索。
他們甚至尚未發現他們自己,就開始試圖引導和養育比他們更幼稚的別人。他們甚至尚未定義他們自己,就匆忙想要定義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