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這三個領域,窮人永難翻身!

本文話題,僅限于“三無”人群:無原始資金、無人脈、無思路。

對,窮人。

今天暫不討論“是貧窮導致貧瘠思維,還是貧瘠思維導致貧窮”,我們只談,如果窮人想逆襲,迅速積累百萬甚至千萬財產,應該從哪入手?

這之前,請先丟掉“勤勞致富、堅持就是勝利、苦難是走向成功的階梯”等雞湯,掙脫原有思維后,我們再好好聊。

根據自己與前輩交流以及觀察總結,我發現,但凡一個窮人,從零到一,從無到有,都逃不過這三個領域的鉆營:悖論領域、新興領域以及迭代領域

1.悖論領域:收益豐厚,但不能成規模,基因上決定無法做大,只能被低階玩家撿起。

還是二八定律,百分之八十的需求已被百分之二十的實力選手占位,但仍有百分之二十的需求可供剩余百分之八十的人群瓜分。

這些需求(產品)像是一座座孤島,能且僅能輻射島上居民,天然隔絕了外界的入侵。

為照顧擅長具象思維的小朋友,打個比方:一輛福特皮卡,車輪巨大,所過之處,泥土附輪而走。此時,車輪是高階玩家,實力雄厚,泥土是財富,碾壓一路,吸金無數。

但有一處地方的泥土,任由車輪碾壓,也不能吸附。

即:小土坑。

現實例子很多,他們共同特征是,產品產量、質量直接受個體的影響。

比如去年,因做油餅太火報道后被關停的那位大爺。

事件圖文

油餅與大爺的體力綁定,它能且僅能輻射一部分人群,不能規?;?,天然阻隔強勢企業流水化生產,為個體創業留出生存空間。

圖片源于網絡

而這個空間,幾乎是窮人進化為富人唯一的孵化器,沒有這個空間,窮人完不成原始資產積累,連以資金為門檻的第一關都進不去,后續的拼殺自然無從談起。

類似的還有一些自由職業者,如親子攝影師,專為親子家庭服務,從孕育到出生,以攝影師個性化的角度拍攝,同樣無法規?;?,因為一個攝影師精力有限,即便招募多名攝影師,也會因為攝影師的不同,照片作品千奇百態,不能形成統一的品牌。

退一萬步,即便可以培訓統一,但如此獨立又個性化的工作,哪個攝影師又不會單干呢?

這就是所謂的悖論領域。

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如前一段熱門的淘寶冷門產品店鋪,一旦在細分的領域銷量第一,立馬店群壟斷,從而守住自己的一片凈土。每月幾十個銷量,但利潤極高,月入3、4萬都很正常,這些都是冷門產品,進去玩家不多,容易低成本做到同類目第一的銷量,從而帶來可觀的流量成交,但銷量做不大,高階玩家無法規模化,只能被低階玩家撿起。

以后有機會,會專門講解下淘寶冷門產品店鋪的盈利模式。

2.新興領域:新興起的行業(需求),高階玩家未反應過來,或不屑于做,低階玩家得以低門檻進入,隨行業發展而壯大。

新生事物,大部分人反應不及,有一點反應的人群,又大多比較聰明,在社會上有很好的地位,不屑于去做,導致優勢選手與新需求脫節留出縫隙,一些聰明但不得志的人群便脫穎而出,以極低的門檻,進入如無人開采的金礦,成功逆襲。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也是所有逆襲案例中占比最大的領域。

我們就挑一位典型代表來講: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之后,世界再無第二個馬云。

倘若回到阿里巴巴成立前,一切都是未知,馬云不上,就會有劉云、張云、李云上去,創立阿里媽媽、阿里姐姐、阿里哥哥.....

但一切似乎都有上天安排,一切偶然又帶著必然。

看一下馬云的履歷,其中一項不禁讓我驚出一身冷汗。

圖片源于網絡

1995年5月,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公司的第一個互聯網網頁產生:中國黃頁。

而戲劇性的是,當時全中國還不能上Internet!

要么佩服馬云的先知,要么佩服他的勇氣!

這個時候,各種網絡基礎設施不健全,但馬云像是能夠看到今天的淘寶、天貓、支付寶一樣,異常自信干的熱火朝天。

但即便優秀如馬云,倘若他晚出生幾年,要想與劉云的阿里哥哥競爭,至少要拿出百萬元的資金,才可能有一個與劉云市場對話的機會,但也僅僅是個機會。

因為阿里哥哥創立不到一年時間,劉云就從軟銀等國際投資機構先后融資了2500萬美元。

對,是美元。

不管是從資金還是時機,都遠遠落后了劉云的阿里哥哥了??梢姡瑩屨夹律挛锏闹匾?。

3.迭代領域:一個行業或企業的發展,必然進行周期性迭代,而周期性的始末就是低階玩家入場的開始。

對于“迭代”,百度百科是這樣定義的:迭代是重復反饋過程的活動,其目的通常是為了逼近所需目標或結果。每一次對過程的重復稱為一次“迭代”,而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結果會作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

每次迭代的結果,將作為下次迭代的初始值。。

微信迭代近似于企業發展

好比我們使用的微信,會不定期根據用戶反饋,修復BUG或增加功能,形成“需求→開發→使用→需求”的閉環,使微信趨于完善。

同樣,一個企業也如此,根據市場反饋,進行調整,每次調整完畢,就是一次迭代。

現實是,因為反饋機制不完善,導致企業出現危機后,才被領導重視,以“危機→調整”的模式進行迭代,這就導致一大批規避風險的人群離開,從而給留下來的人一些機會,或自己出面解決危機,享受戰果;或別人出面解決危機,自己享受危機紅利。

其實這就是古語里的福禍相依論,機遇與風險并存。帶有賭的成分。

但,關于人生的重大抉擇,又有哪幾個不帶有賭博的成分呢?

除此之外,個人選擇企業,不要太過重考慮企業的大小,盡量選擇快速發展的企業,因為這些企業有成長空間,迭代快,機遇多,一個新手,管你會不會,熟不熟練,拎上去就是干,操作幾回就是一個有全局觀的老鳥。而相對于那些穩定的企業,一待幾年都是同一個崗位的螺絲釘,對個人發展來說是溫水煮青蛙,幾年后和前者將會錯開很大的距離。

近些年,階層固化論調泛濫,其實了解到這三個領域,我們就會發現,就算世界再發展,總會存在創業者的逆襲孵化器,多多少少世界還沒完全放棄那些不甘平庸的人。就像新興領域里,因為的人欲望是無底洞,總會有新的需求產生,這些新的需求會帶動新的事物發展,從而帶來新的機遇。所以少年,你的機會還很多,不要被雞湯喂得橫沖直撞,也不要被暗黑學束住了手腳。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