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鵪鶉的少女》里有一句話: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什么時候出國讀書、什么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什么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巨變。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云千檣,你作出抉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沉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
第一次在微博上看見這段話,感覺心中的某個角落瞬間被擊中。這說的不就是我嘛!
其實很多事情,在做決定的當下,我們都無法預料之后的種種。縱使當時隱隱覺得,是一個很重要的決定,卻依舊要在今后的路上,摸索著前進。
即便如此,該做決定的時候還得當機立斷。否則,當斷不斷,其后必亂!很多人生中的關鍵時刻,如果瞻前顧后、思來想去,可能就會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我們每天都要做無數個選擇。
今天中午吃什么?
明天上班穿什么?
要不要和那個相親男試著接觸一段時間?
先沖事業還是先生孩子?
給孩子報哪里的早教班?
要不要買學區房?
……
選擇綜合征患者在哪里?讓我看見你們的雙手!
“選擇”這件事,真的有那么難嗎?來看看《決斷力》中,有什么高招吧!
1.是什么阻礙了你的決策?
有人說,大事憑感覺,小事講原則。
當我們做決定前,我們在想什么?又是什么,影響了我們的判斷呢?
①思維狹隘
高考結束后,有一則新聞引發了大家的關注:《18歲學霸雙胞胎兄弟備戰高考斷網3年》 。
安徽的一對雙胞胎兄弟,今年參加高考。為此他們斷網三年,專心投入學習,平時都是班上的學霸。
然而,今年的安徽高考作文試題是這樣的:
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
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
斷網三年,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沒想到,卻遇到了與互聯網+有關的話題,算不算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呢?
辯證法講,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應該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一味沉迷網絡,確實會占用過多的學習時間,影響學習成績;但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完全斷網,勢必會切斷與外界的聯系,降低對新事物的敏感性和熟悉度。
當然,也許從另一個辯證的角度講,雖然沒有互聯網,但兄弟倆平時在校園里,通過與其他同學的交流,應該也會對熱點新聞、時事政治有所了解的吧!
②證實傾向
情人眼里出西施。愛一個人,就覺得TA全身都閃閃發光,哪里都是優點,做什么都對,更容不得別人說TA半點不是。
《歡樂頌》里的邱瑩瑩就是典型。明明白主管是個渣男,被曲筱綃火眼金睛識破,22樓眾姐妹也好心勸解,但邱瑩瑩就是不聽,不撞南墻不回頭。
許多星座解析,大家看后都會覺得:哇,好準!我真的就是這樣的!
但其實看下來,你會發現好多都是模棱兩可的話,可以這樣理解,也可以那樣理解;可以理解成你的星座特點,也可以理解成他的星座特點。
人們總是傾向于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東西。但這無異于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久而久之,假的也被自己信以為真,最后吞下苦果的也只能是自己。
③短期情緒
沖動是魔鬼啊!
原本只需要買一件外套,結果被商場的促銷信息一刺激,沖動之下買回來一大堆鞋子、廚具、化妝品。等收到信用卡賬單的時候傻眼了:天哪,我怎么刷了這么多錢?
原本只是想跟男朋友抱怨兩句撒個嬌,誰知道他那天心情也不好,不僅沒好好哄你,反而跟你激烈地爭執起來。你一氣之下,沖動地提了分手,他佛袖而去。一時間你竟不知,是該后悔還是該埋怨了。
心理學說,人在夜晚的時候感情比較豐富。所以不要在深夜做任何決定。當然,更不要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做決定、說狠話。
深呼吸,默數幾個數,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如果不想做出一個讓將來的自己后悔的決定,就先暫停一下吧!
④過度自信
我高中的時候語文和英語成績還不錯,每次考試都在年級前列。后來為了能提高其他比較弱的科目,就減少了對這兩科的投入。
高考的時候,英語題比往年簡單,很多同學都考的不錯,我卻考的差強人意。有一個同學甚至說:“我從來沒想過,我居然能比你英語成績高,而且還是高考的時候。”
而語文考試中,向來是送分項的古詩文默寫題,我居然有一個字怎么也想不起來,寫錯了。誰能想到,我高中從不出錯的題目,唯一一次丟分,竟然是在高考考場上。
如果沒有這些意外,我一定可以選擇其他更好的大學。我為自己的盲目自信,付出了慘痛代價。
這世上沒有什么絕對的事情,如果有,那一定是你還沒發現問題。小心,別太大意,不要等事情無法挽回了,才恍然大悟。
2.走好決斷每一步
①拓寬選擇空間
很多大學生都會糾結的問題:我該就業還是該考研?
糾結不定時,試著這樣想想。
就業的話,可以早日實現經濟獨立,不用再啃老。
考研的話,可以繼續深造,提高專業素養。
如果就業,我有什么一技之長可以迅速立足?
如果考研,我可以找兼職保證自己的生活費嗎?
什么樣的兼職,與我專業對口,甚至研究生畢業后可以繼續做下去?
很多人都說現在不流行SWOT分析法了,但我覺得還是可以借鑒的。
當你面臨兩難的選擇時,不妨羅列一下不同選擇的優勢、弱勢、機會、威脅。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盡可能地發散思維,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總好過盲目做決定吧!
②放到現實檢驗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小孩子學走路,都是無數次跌倒又爬起后,自己從實踐中學會的。
改革變法能不能富國強民,總要變過才知道。沒有商鞅變法打下的基礎,秦始皇又怎么能那么快地統一六國?
紙上談兵的趙括一意孤行,最終在長平之戰中一敗涂地,數十萬趙軍慘死,自己也命喪黃泉。
網購的衣服、鞋子,總有幾次失敗經歷。這也是為什么,網購平臺日益發展狀大,實體店依然占據著半壁江山的原因。
考研黨在復習的時候,總會想辦法聯系一些自己目標院校的學長學姐,多了解學校的具體情況。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對于自己不了解、拿不準的事,如果沒辦法親身實踐,最好可以虛心求教有經驗的人。
③留出一段距離
距離產生美。
夫妻之間朝夕相處,所有的一切都以最真實的狀態呈現在對方面前。很多人覺得結婚后,對方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
其實不然。不是TA變了,是你們的距離變了。適當給彼此留一些空間,才能更多地以比較放松的狀態相處和交流;而不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愛情被越來越多的埋怨淹沒。
其實不論是愛情還是友情,當你為一段關系感到苦惱時,不妨適當拉開一些距離,給自己一段冷靜的時間,更好地看清更多東西。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我的前半生》里,醬子的老板老卓,最是通透。永遠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冷眼看世界。也正是他,最早看透了賀涵情感的天平漸漸傾斜。
一個人的眼界、解決問題的思路畢竟有限,更何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做決定前,參考一下靠譜的局外人的意見,不是一件壞事。
④做好各種準備。
永遠不打無準備的仗。
提前做好功課,對于我們做出正確決斷非常有幫助。
高考結束后填報志愿,除了考試分數是硬指標,還要估算一下自己的大致排名,所報考院校歷年的分數線和招生情況,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周全。
如果第一志愿錄不上,之后的幾個志愿應該怎么選擇?
如果不幸滑檔,是服從調劑分配,還是索性再復習一年,重新來過?
如果重新來過,第二年的考題難易程度、自己的發揮狀態,可能是什么水平?
總之,考慮的越周全,能步入心儀院校的可能性就越大。
預則立,不預則廢。多做準備,不僅能使自己面臨各種突發情況時,從容應對;也能在關鍵時刻,幫助自己做出正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