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這兩天關于讀書方法的得到

一直自詡為“讀書人”,一直在堅持讀書,但是讀了這么多年書,從來沒有反思過自己的讀書方法對不對,讀過的書有多少書中的知識被“內化吸收”了。直到前幾天開始看成甲《好好學習》這本書,我才第一次思考并區(qū)分信息和知識,懂得如果知識沒有被用來改變你解決問題的思路,沒有被用來改變行動,那終究只能算做信息而不叫知識。這樣看來,在讀書的方法上,我確實走了不少彎路,浪費了很多時間。讀書群里有位朋友最近在群里分享了《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心得體會,這本書我在大約一兩年前看過部分章節(jié),終因枯燥而棄之,半個月前在“得到”app聽過并且還做了筆記,而直到朋友在群里分享出心得體會,我才思考,發(fā)現(xiàn)并提出了心里的疑問:只求了解表象的檢視閱讀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存在?朋友認為,是在不了解一本書的情況下,可以進行檢視閱讀,從而判斷要不要進行下一步的深入閱讀。群里的Y老師更分享了自己的讀書方法,包括檢視閱讀,重點閱讀,以及折書法。具體來看,檢視閱讀包括閱讀封面,序等等,Y老師提到檢視閱讀很有用,因為作者會比你還著急的想要在第一時間里告訴你整本書的核心思想。重點閱讀就是集中兵力將不理解的部分吃透,而折書法也有類似功能,就是第一遍時通讀,遇到不理解的部分將書頁折起,等到第二遍時再回去重點研究折起來的部分,這樣不但有很快刷完書的滿滿自信,也把重點難點一并消滅。Y老師的分享讓我茅塞頓開,我也開始更關注讀書方法。巧的是,成甲也在公眾號上分享了他在“一塊聽聽”上的分答,半小時的音頻講的就是關于讀書方法的基礎課,聽了之后,關于如何讀書這件事,總算是一腳踏進了門。成甲的課究竟講書應該如何讀呢?且聽下回分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