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部劇的大結局,最大的感受不是正義凜然,也沒有對祁同偉等人落網的快感。相反,最大的感受是對人性加深了理解,也明白了要堅守本心何其不易。
祁同偉含槍自殺,終究沒能勝天半子;高育良被查,英雄難過美人關;高小琴落網,還是勝不了命運。
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看待這個故事,我們不可否認的是他們三個人都很有能力,他們有能力做好人,也有能力做壞人,很多人不愿意做壞事恐怕不都是因為心中有善,也應該是因為有很多人沒有能力做壞事抑或是害怕承擔落網的風險。
人性本身就是一個抽象的存在,可塑造性極強,他們成為壞人,也許是因為“環境”這個模具塑造所致,有些人不服,說在同樣的環境當中,也出現了李達康這樣的好官,我想問真的一樣嗎?環境可以復制嗎?請注意,他們所處的環境只是這時的環境,在前面幾十年的歲月中,他們的成長環境迥然不同,這才是影響他們宿命的因素,生命中的任何一個小變量都有可能造成大影響。有些人說,如果他是高育良,就不會犯這種錯誤,不會上美人計的當,你要知道,每個人的弱點是不同的,是人就會有軟肋,如果你是高育良,也許我不會用美人計,可是我還有金錢計、苦肉計等等,所以,問題的關鍵在于能否戰勝自己的欲望而不是具體的手段。
很多觀眾覺得高祁同偉們可以理解,是因為假如把我們放到那個環境當中去,未必守得住底線。或者做一個假設,有兩條路,一條是被權利玩弄寒門繼續寒門,另一條是犧牲一些本心走“康莊大道”,其實對第二條路很多人是會有所動心的。
為官為商的難點在于,在動心的時候,面對“不得已”,面對自己的欲望,面對我們的“本性”時,要守得住底線,要對得住人民,對得住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