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智通:青春期的孩子為什么情緒波動那么大?

幸福邦,幫天下!

第二點,青春期的孩子為什么情緒波動那么大?

我們知道有句老話說。年輕人好沖動,血氣方剛,這個詞兒就是用的年輕人身上的。其實,這和大腦的發育是有關系的。大家知道我們大腦里面,有兩個組織,一個叫杏仁核,一個叫額葉。杏仁核是產生情緒的。額葉是控制情緒的。而青春期的孩子,他的腦發育是不平衡的。那這個不平衡,就是指杏仁核和額葉發展不平衡。也就是說一個負責生產情緒的和一個負責控制情緒的他們倆不平衡。

由于生產情緒和控制情緒的兩個組織不平衡,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就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是由于大腦發育的一個事實,而不是說孩子故意要和你鬧和你對抗。是這個階段本來就容易沖動,本來就容易情緒多變。本來就容易敏感多疑。男孩子呢,容易發怒,而女孩子呢,就特別敏感。所以需要我們父母的理解孩子情緒波動大其實是正常的。

而我們很多父母是不了解這一點的,總覺得,孩子說不得,罵不得,更打不得。到了青春期,有些孩子長大了,還會反過來跟父母對打。所以父母就很傷心,認為孩子沒良心,甚至有些父母會覺得我自己這一生白活啦,孩子也管不好。

那我們今天知道了這個特點,我們是否會允許孩子情緒大了呢,如果我們試著去允許孩子有情緒波動大的時候,那我們看一看效果會有什么不一樣。大家知道法律,對未成年的罪犯都會從輕處罰。那么他依據的就是青春期的孩子易沖動與大腦發育不平衡有關系。

當我們了解了這個特點,我們還會對孩子脾氣不好而憤怒嗎?如果不了解,我們父母就會恐慌,說什么我們一定要把這個現象扼殺在搖籃中。正是因為父母有這樣的觀念有這樣的信念,所以才會導致有些孩子離家出走。因為,孩子他總得找一個可以活著的空間。

上半年呢,有一個家長,連續的在咨詢。她解釋說他的孩子,在初中的時候,在小學的時候,一直都很好,她一直覺得她的孩子將來一定是有出息的。沒有想到,他的孩子在初三的時候,突然之間脾氣非常大,不再聽她的指揮。因為她是一個很強勢的媽媽,而且她自己能力非常大,自我感覺很好。所以她一直認為自己是對的,是引領孩子的,孩子聽她的是沒錯的。然而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她是無法接受的,她就拼命的去罵孩子,訓孩子,甚至還發動她家的親戚來一起去教訓這個兒子。并且她到學校去,還告訴老師說我的孩子最近脾氣特別大,你們要嚴加管教。結果,她的孩子在初三的下半年,剛開學的時候,離家出走了。這時候她著急了,她就不明白:我這些都是為他好,他為什么會發那么大的脾氣,甚至還會離家出走?

后來當孩子在外“流浪”一個星期后,回到了家里。她問孩子的時候,孩子就說:我再呆下去,覺得我都活不下去了,你們所有人都來圍觀我,都來圍攻我,說我怎么做都是不對的。因此,我們看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青春期的特點,會讓孩子多么痛苦,會讓家長也多么痛苦。雙方都在這種痛苦的煎熬中那如何去溝通呢?

這里呢,我還是想給大家在分享一個案例:有一個家長分享她對“允許”這份力量的感慨:

之前呢,她的女兒在上初中大概初三的時候,她發現女兒有早戀的傾向。因為女兒,那個時候開始開始打扮自己。而且,會跟她講班上有一個男生,多么多么好。剛發現這個苗頭的時候,她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要把“早戀”扼殺在搖籃中。可是這個媽媽的自我覺察力很高,當她有這個念頭以后并沒有馬上去行動。

這個時候呢,這個媽媽去找專業人士咨詢。當咨詢師告訴她說,孩子在青春期有對異性的好感,被異性吸引,愛慕異性,這是很正常的,所以不要恐慌。如果父母處理不當的話,可能真的你不希望的那個結果就會出現(也就是早戀),我們應該允許青春期的孩子有愛慕異性這一狀況的出現,同時我們在允許接納的前提下,孩子是很愿意跟我們一起探討的。

這位媽媽經過學習和咨詢,采取了允許的方法。她跟孩子一起探討這個男孩子怎么好,為什么這么好,從這個男孩子身上能學到什么?那么女兒就可以看到,感受到,媽媽沒有反對她講異性。反而媽媽還興致勃勃的說,這男孩子多么好,學習如何認真,如何鉆研,如何優秀。當媽媽這樣說,女兒感到很舒服,感受到媽媽跟自己是一伙的,就越來越愿意跟媽媽分享,還愿意聽取媽媽的意見了。

那媽媽這時候說:如果你想跟他交往,你知道要怎么做的。

孩子說:那我必須好好學,不然我跟他都沒話說。

在媽媽這樣的引導下,女兒的學習成績沒有因為愛慕異性而下降,反而不斷的提升,隨著學習成績的提升,孩子會在學習中體會到很大的樂趣,那對異性的注意力慢慢的就轉移了。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