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快要入睡的晚上,容容靜坐在床上傷心地哭了起來。
媽媽連忙抱起孩子問:“寶貝,怎么了?”
“我不想去幼兒園,我不要離開媽媽,我不想讓媽媽變老,變成奶奶那樣” 容容大哭道。
媽媽堅定地看著容容說:“容容,媽媽不會變老的,容容也不會變老的,我們一起變漂亮。”
容容這時依舊在媽媽的懷里抽泣著。。。
這是《愛和自由》群里一位媽媽與孩子的對話,隨后她感覺這樣回答并不妥當,于是在群里詢問大家。
悅悅認為此回答并不妥當并對此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001:每個孩子都是活在當下的,孩子的情緒也是在當下發生的一個客體,我們應該在當下去觀察孩子的情緒,去幫助她梳理,幫助她把情緒流淌出來。
002:關于變老,這是客觀存在的一個事實,當下孩子關于變老,可能有擔心,害怕,焦慮的情緒存在,在幫她梳理情緒時我們應該勇敢讓孩子知道: 每個人都會慢慢變老,就像樹葉會從綠變黃變枯萎一樣,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很多方法延緩自己的衰老,比如:愛惜自己的身體等等。
003:孩子處于認知的階段,我們應該給予其真實的觀點,面對變老,死亡,會有害怕,悲傷,不能接受等情緒。但這就是事實,在這個事情面前我們可以有情緒但我們需要一點點去接納它,這時孩子的心理空間便會一點點擴大,實際上這也是孩子心理成長的一個過程,而我們不應該去掩蓋它。
今天看李躍兒的《關鍵期關鍵幫助》也了解了同樣的觀點:
人們都說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童年快樂成長,實際上成長不會是一直快樂的,因為只有有困惑才會有突破,突破之后才會有提升。兒童也是這樣的,無論在智力方面還是在社會性能方面,一個幼小的孩子在征服他的生存環境中一定會遇到沖突,這種沖突并不是人和人之間打架的沖突,而是孩子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困難,每當這時,孩子們會感到煩惱和悲傷,但歷經時光變遷,突破之后他們會變得平和接納和愉悅,這便是成長的過程。
“媽媽,我不要讓你變老”
你會如何回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