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4》一直都是我最喜歡的網絡綜藝節目,因為辯題設置的巧妙,因為辯手們對于每一個辯題提出的角度都不同,這給了我很多的思考,讓我有了更多的角度看待世界。看完第七期之后,我也有了一些思考,現在借筆寫下來,供諸君一觀。
1
第七期的辯題中有一個詞:伴侶,不知道你是否關注了這個詞,我看到這個詞后,聯想到了中國的夫妻。
中國的夫妻之間存在著一種很奇妙的關系,因為這種關系和西方夫妻之間的關系是不一樣的。
人與人之間,必然存在各式各樣的人際關系,在夫妻之間,也存在不同的人際關系,不同的人際關系,就對應著不同的相處模式,若是相處模式與人際關系不對應,但最后這段關系必定難以持久。
在每一段人際關系中,都必然有一個紐帶,維系著這一段關系,不至于分裂,但,人際關系畢竟是動態的,紐帶聯系的雙方是會改變的,聯系著兩個人的紐帶也是會改變的。
因此,隨著紐帶的改變,或是其中一方的改變,這一段關系很可能就會進入“失衡狀態”,也就是關系雙方之間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了,失衡之后,若是不能及時處理,則很容易就會關系破裂。
這就像是一對情侶分手,本質上就是這一段關系失衡了,維系著兩個人關系的紐帶就此消失了。
再說回中國夫妻,每一對夫妻之間的關系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是一對情人,有的是一對人生合伙人,有的是一對炮友,有的是一對知己,有的是兩個生孩子的合作伙伴,如此等等。
說一個段子:
孩子數學成績不好,你在銀行做經理,維護客戶關系,不上不下,有房貸和車貸,每月按揭五千。你老婆在市人民醫院做護士,她媽有尿毒癥透析多年,她不愛你。你年輕的時候覺得能成一番事業,但現在也就這樣,朋友們混的都比你好,你下班在車庫停穩車,關掉引擎,嗚一聲安靜了下來。太安靜了,你生命中少有這么安靜的時刻,你打算發十分鐘呆再上樓吃飯。
為什么男人會有這種感覺,我想也許就是因為他以為他妻子是“他妻子”,但實際上他妻子只是他的“人生合伙人”、“炮友”、“生孩子的合作伙伴”,卻唯獨不是情人、知己。
但是他們之間的相處模式,又是按照西方夫妻那般的模式,所以造成了一種違和感,這才使得這個男人出現了壓抑。
當然,我不會否認很多男人其實并不懂得如何去愛自己,更別提愛別人了。
這個話題太過深奧,這次只寫這么多,下次有思考再更新。
2
原諒,是這個辯題中很關鍵的一個詞,我在看完節目之后也想了很久,要不要原諒?
一開始我在原諒與不原諒之間徘徊,后來我又想到了“原諒自己”,但是這個詞的意思太模糊了,我的朋友都說看不懂,我就繼續想,我要表達的是什么,直到我看到李笑來老師得到專欄的一篇文章,我才明悟。
其實,我想說的是,原諒不原諒,其實和那個傷害你的人沒有關系,原諒最大的好處是讓自己的注意力從那件讓自己傷心的事上移開。
也就是說,告訴自己:
我原諒了那個人,我放下了過去,我不會再去想了,我現在要追求自己的未來,追求自己的幸福了。
你看,原諒TA與對方沒有關系的,原諒其實改變自己的心理狀態的一個過程,讓自己從那段往事中走出來,獲得新生,從而面對更好的未來。
對于那個傷心的事,我有一個比喻:那個人對你的傷害就像是你自己身上的一道痕跡,你抹不去,偏偏看到又會想起那個人對你造成的傷害。
你看啊,傷害已經發生了,已經留下了痕跡,但究竟是痛苦的傷痕還是普通的印記,這就取決于你自己了。
我將原諒的過程分為三步,均沒有得到科學驗證,只是我的一點想法,不要輕易嘗試:
1. 覺察:對于對方給予的傷害,你一定會有一個情緒,會有一個回憶,但是這個情緒是什么?還不得而知,不一定是恨哦。所以,第一步是要覺察到自己的情緒,了解潛意識里自己對于那個傷害的真實情緒。
2. 接納:無論那個情緒是什么,去了解,去接納,去發現一個你以前可能都沒有發現的自己。其實,情緒一旦被覺察之后,就會自動消散,所以很多時候人會被情緒困擾,其實都是因為沒有覺擦。接納第二層含義是接納那段往事,當作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不糾結,不重視,任往事隨風而去。
3. 放下:既然往事都隨風而去了,那么,你也就自然而然能夠放下那一段往事了,能夠放下那一個人了。
最后,雖然很雞湯,但還是要說:人生那么短,哪有什么意義,所謂的意義都是自己活出來的,你自己才是你自己人生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