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從吉他轉向ukulele(大陸譯尤克里里,臺譯烏克麗麗,平時我習慣簡稱uku、uke或尤克)也已近一年半了,初識相見恨晚,而后相處甚歡,無意在此處普及ukulele基礎知識,比如樂器歷史、樂器結構、樂器型號、樂器牌子、彈奏技法等等。正如題,在此只談談小女子手機(安卓系統)中的那些歷經層層篩選然后剩下的那些“居家旅行必備之uku apps精簡版”。鑒于個人喜好,您老好生擇著。
我就以彈奏的需求程度來排號好了:
1.Tuner - DaTuner 調音器
彈弦樂器自然先調音,這真是我用過的最好的吉他調音器我會亂說。簡單無廣告,個人認為它相較于之前下過的眾多調音器,最大的優點在于它不用你在屏幕上手動選擇弦數再進行撥弦調音,因為我常常忘記將弦數對應后再調(這種將弦調崩的危險系數太高了)。它還有pro的,不過free足矣。
2.NDM-Ukulele
這是個音階練習應用,就是熟悉ukulele指板上各品的音,其實有些人一拿到吉他就直奔和弦彈奏,這就是所謂的帥氣速成了。但是如果不想停留在入門級上的話,還是必須要熟悉指板上1234567的位置的,這是以后扒譜進階的基本功。一開始彈六弦吉他時,身邊的小伙伴們卻又只停留在了單音彈奏階段,他們的纖纖玉指倒在了鋼弦的血泊恐懼中——這個階段還算不上吉他入門,就如你彈鋼琴只會用右手彈音符,而不會用左手配合右手進行和弦伴奏一樣。當然,這個軟件是我初彈uku時身邊沒有uku但又很想鞏固音階的情況下下載的,要想練音階還得回到實物上,這只是個理論階段。這里面分training和timed game等,可練習也可通過限時測試你的熟練程度。
3.UChord (Ukulele Chord Finder)
鐺鐺鐺,和弦來了,我想說,和弦這玩意兒實在太強大了。平時無聊也會用一些簡單和弦瞎編一些echo我會亂說(第一個業余作品就是李叔同臨終前的偈語“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而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吉他D調,uku選擇了C調)。咳咳,回到主題,這款強大之處在于界面簡潔操作簡單,而且是我用過的最全的ukulele和弦查找器,左欄是和弦選擇,右欄是同一和弦的不同音高對應的不同和弦指法。
(補充下,這個同系列還有G Chord,是六弦吉他的和弦查找器。)
4.Transposing Helper
到目前為止,你的進階需求來了,碰到喜歡的彈唱曲子但是不符合你的音高導致鴨吼怎么辦,“有了Transposing Helper,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破音”。這是五度圈,轉調的原理還是根據十二平均律來的,轉調其實就是全全半全全全半的實踐應用。比如一個曲子是A調,但是你覺得C調更符合自己的音高,那么你就可以根據這兩個同心圓進行和弦對應,菜鳥如我,以前都是提前在紙上用平行的形式進行轉調,這個轉盤的設計實在牛逼,可能存在微調(比如高低音調整),但是我覺得對于初學者來說可忽略不計。(見圖)
5.Metronome Beats
其實,對很多人來說,節拍器應該與音階并排。對于初學者,節拍節奏確實重要,很多初學者就是邊根據節拍器邊彈簡單譜子的,但是我從一開始就不用,可能自己的節奏感還可以。那么,是什么時候下載的呢?就是在那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我拿到一個新譜子,有個Moderate和數字,這個譜子沒彈過。從譜子上也看不出彈奏速度,所以就下了節拍器。就隨便舉個nokia tune的例子吧,圖中moderate ?=120就是“中速,每分鐘120拍”的意思,但我們對于中速可能不是很敏感,所以就可以在此應用中輸入120,然后你再根據它的節拍聲進行彈奏,就能準確把握速度啦。我想,彈多了就敏感了,也就不太需要節拍器了。
6.Chords Detector
人的一生中總有那么些個無力的瞬間,比如聽到一首好聽到爆的歌曲,但是泱泱大網就是找不到它的譜子。對于某些強迫癥患者來說,實在是生不如死的。那么,和弦檢測器就應運而生了,它就是個扒和弦的應用(可能更偏向于六線吉他的和弦,但我一直認為六弦吉他和四弦吉他的和弦基本都共通)。它的用法是,打開本應用,然后再打開手機中你的目標歌曲,手機播放之時它就會根據歌曲的音頻進行工作了。我試過,還是較為靠譜的,它比較靈敏,一個只有一個和弦的小節它可能會扒出2-3個和弦,這就需要你進行調整了,比較適合有點樂感的童鞋,當然那些有點音樂基礎的童鞋可能扒起來就更專業了。(如圖)
7.Chord! Free
其實有了如上,這個應用也就可有可無了,它功能比較全面,集合了音階、和弦查找、調音和和聲器(這個功能需要付費下完整版),里面有很多樂器選項,不局限于ukulele,但我很少用它,因為應用順不順手取決于它是否快速直白,這個應用就是對于各種查找不夠直接,我在其他應用上一步能解決的到這可能就要兩三步。但任我怎么換手機刷系統,我都會把這個應用安上,因為我覺得它真的挺專業的(抿嘴笑),創作可需要。(圖為六弦吉他模式,可改為ukulele的選項)
8.My Ukulele
最后就介紹個虛擬ukulele吧。一開始智能機出現guitar app的時候,當時看到那些韓妹紙的纖指在屏幕上龍飛鳳舞,超級高大上。但自己下來一用,真心不咋地。可能技術有限,但是我覺得這種虛擬吉他聲音還是有延遲,而且延音不可控,用起來很不舒服。所以目前我的手機上已經沒有這種虛擬吉他了,但是倘若你在外手頭沒有ukulele,又手癢,還是可以下來玩玩的。
(以上大部分圖片均來自Google play的截圖,咳咳,在此表示由衷地感謝。)
這個工具篇主要是根據鄙人的“以身試法”,所以沒有根據產品描述來進行闡述,不存在高大全。但從種類來說,目前為止它已滿足我對uku的所有需求了。對于每款app的體驗,基本遵循“初始摸清所有的功能,然后看其是否滿足了我的針對性需求”之方針政策。對,是針對性,我不喜歡一個應用事無巨細,選擇應用以“低熵”為原則,這就是我為何永久性不更新一些應用的原因,姐受過傷的。
另,很想談談關于“專業性”這個東西,這玩意兒是個無底洞,如果你是蘋果手機,且喜歡音樂創作,還可以下個garageband玩玩等等。于我,任何一個專業的東西其衍生的知識技能情感往往令人望而怯步,所以為使自己不破罐子破摔,我就“learning by doing”了,反正我已經在野道兒上一路小跑誓不回頭了。
雖然是個與現代科技掛鉤的工具篇,但還是要“許拿細耳人的愿”。很多人,錯過的也就錯過了;很多東西,失去了也就真不再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