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沒有攻略 全靠自生自滅

攻略是個好東西。

不管是去旅游還是打游戲,現在的人難免會對它有些依賴。

隨著各大高校開始郵寄錄取通知書,越來越多的老司機站出來了,以學長學姐的身份教育大一新生,苦口婆心的給你講“大學一定要做的10件事”……反正大體就是這么個意思,然后他們活躍在各大新生群和貼吧里,諄諄教誨,娓娓道來,那認真程度不亞于你高中時代講最后一道大題的數學老師。

我當初就不信這東西。

當然了,現在的我依然不信。

不過確實有熱心的學姐,給你解答住宿環境等一系列問題,一定要感謝這樣有耐心的學姐,因為畢竟這樣的人是少數,沒有人有義務去做這些事情。

至于那種“一定要做的10件事”嗎,聽聽就好,別太較真。

我想推翻的第一條就是“要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我見過的,轟轟烈烈的不少,時間長的不多。說起來挺有意思,好像每個人朋友圈里都有這么個人,秀恩愛的頻率不減,戀愛對象換的更勤快。今天為你寫詩,為你靜止,明天與她劈柴喂馬,周游世界。這山盟海誓比高考作文寫的還要動人,果然戀愛中的人都是詩人。

這次放假回家,表妹問我,姐,你怎么還沒找到對象啊?我給她一個微笑懶得解釋,沒錯,就是我們常用表情里左上角那個微笑,一個大寫的“呵呵”。因為,我覺得談戀愛真的不是生活必需品,我有好多比它更重要更有意義的事情要做。然后做完我真正向往和喜歡的事情之后,我發現我更喜歡自己了,就算遇不到喜歡的你,也不會耽誤自己。

還有那句特別經典的“不掛科的大學是不完整的”。我覺得更有說服力的一句話是“期末考試成績的差距,是最后兩周決定的,而人與人的差距,是剩下的十八周”。掛了就是掛了,不能怪師生情,更不能怪沒給老師送禮。我打心底尊敬和崇拜的,還是那些活動上的多而且專業課成績又好的人。大學和小學中學一樣,最大的功能還是教育。

高考前比的是短板,高考后比的是長板。的確,你的薄弱學科決定了你高考分數浮動的大小,決定了你去什么樣的學校。到了大學后,更多的是考核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小時候覺得白學了的琴棋書畫音樂舞蹈終于找到了他們的用武之地,原來這些長期投資都是有用的,兒時各種各樣的特長班并沒有白上。

但是,它們能讓你畢業嗎?學校并不會因為你的文藝演出而獎勵你不用重修。

還有,就是“一定要競選學生干部”。每年有大批人擠破頭要進學生會,然后拼了命的競爭班長團支書的職位。我這么說好像有點偏激,但是事實就是如此。在其位,謀其職。不過確實有一些人在自己的崗位干的非常出色,而且他們得到的回報遠遠超出了職位本身的價值。然而剩下的呢?除了每學年的綜合測評分,還能從中得到多少?這種東西,一旦帶著太多的功利心,最終只能一無所有。

當然對于這一點,我還是既不提倡也不反對,年輕的時候想闖一闖沒有錯,想挑戰自己沒有錯,但是,要保持初心很難。

最后一點,所謂的“人脈很重要”。我們聽了太多的“大學就是小社會”,“人脈就是錢脈”,云云。但是,總有太多無用社交,讓你心累又不知所措。而且真正的朋友也不用刻意去維持,他們會在深夜聽你抱怨和傾訴,而且見他們也不用刻意打扮。“去操場散步嗎?”“卸個妝就下樓。”我覺得這樣的“不化妝之交”還是挺好的,見過你最真實質樸的一面,依舊坦誠。

而且,我們好像對社交平臺有太多依賴,有事沒事刷一刷微博空間朋友圈,然后大多數情況是并沒有人找你,而你還擔心別人找不到你,明明是你自己給別人努力創造著聯系你的機會。哎,不小心推翻這么多經典和權威。

反正我還是隨便一說。

找不到對象或者掛了科千萬別來找我!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