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天生就愛美,女人的衣櫥里永遠少一件衣服,這話一點都不假。前段時間,買了一件淡藍色的長裙,不僅穿起來非常舒服,還是自己喜歡的風(fēng)格。難得遇到如此青睞的衣服,于是又買了一件相同款式的淡綠色。大家都好奇,有那么多漂亮款式的衣服,怎么又買一件相同款式的呢?其實這對我來說,再正常不過,因為我自己知道喜歡什么,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
活了半輩子了,說起衣服還真的有許多記憶猶新的故事。
孩提時代,基本上是過年才添一套新衣服,而其它季節(jié)的衣服幾年才會添一次。家里孩子多的,都是“新老大,舊老二,縫縫補補給老三”。那時的衣服布料,我記得大人們叫“花洋布”,過去國家經(jīng)濟還很落后,好多東西都不能自己生產(chǎn),要從外國進口,所以這些東西的名稱就都 帶有一個“洋”字,火柴叫“洋火”,煤油叫“洋油”,機紡布叫“洋布”。
每年過年前,母親老早就買好了一家五口人的新衣服布料,送到村里的一個裁縫家里去做。這位裁縫是我一個遠房嫂子,她皮膚很白,心靈手巧。每到臘月,她家的布料堆積如山,遠遠近近的村民把過年的新衣服送到她家來做。因為是鄰居,又是親戚,她常常會提醒我母親早點把布料買好送去,不然很難等待。
那時只有腳踩的縫紉機,我們也叫“洋機”,也是那個年代的稀罕物,她沒帶徒弟,一個臘月,盡管她起早貪黑的忙,有的人家還是要等到大年三十晚上才能拿到做好的新衣服。我這嫂子,不僅心靈手巧,還溫柔可親,對我也特別喜歡。記得考上師范那年,媽媽特地為我添了一套新衣服,她很快就做好了叫我去拿。永遠記得那天她臉上蕩漾的笑容,如水一般清澈,夸我真是好樣的,當(dāng)上了村里的狀元女。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衣服面料由花洋布上升為的確良。的確良摸起來滑溜溜的,有下垂感,在那個年代曾風(fēng)靡一時。各種顏色的的確良衣服,我獨喜歡白色。一個夏天,兩件同樣的白襯衫,一洗一換。別人都說,女孩子穿得太素雅了,少年老成,不好看,多穿些鮮艷顏色的才像個小姑娘,可不管誰說都沒用,依舊我行我素,兩件白色襯衫被我穿得磨出了洞也舍不得扔。
工作四年以后跟先生訂婚,那時我們老家有訂婚的風(fēng)俗,女孩子不訂婚是不可以結(jié)婚的。人家的女孩訂婚時可得一筆彩禮,我的訂婚就只有一枚小戒指,一件塊的確良布料。訂婚是喜事,紅色表示喜慶,我雖然喜歡喜慶的紅色,但紅色衣服絕對是上不了我身的。但大人們不同意純白色的,最后兩相妥協(xié),買了一塊間有紅花的白底子布料,不知道是有心珍藏還是不喜歡花色的衣服,至今那塊花布還壓在箱底,終究成了珍藏品。
生了女兒以后,體型發(fā)生了變化,開始發(fā)胖,再加生活的忙碌,白色的衣服很少再穿。穿衣的風(fēng)格由清純轉(zhuǎn)向深沉,一年四季,所穿衣服基本上都是黑色。進入四十歲以后,隨著生活條件的越來越好,生活的節(jié)奏也慢慢舒緩下來,體重一不小心又上升了一個高度。大家都說,年齡大了,穿亮麗一點的衣服,看起來年輕一點。在別人的慫恿下,也曾買了一兩件色彩鮮艷的衣服,可是買回來后,穿在身上覺得怪怪的,怎么看都不入眼。最后,這些衣服不是退了就是被打進了衣櫥的“冷宮”。
當(dāng)今,女式服裝越來越漂亮,無論款式還是面料,多姿多彩,眼花繚亂。而我,還是只買屬于自己風(fēng)格的衣服。就像我的頭發(fā),這么多年基本上保持一個長直發(fā)的發(fā)型,生女兒的時候剪短過一次,也燙過一次卷發(fā),但感覺那不是真正的自己,后來迅速回到原樣,再也沒有變過。前幾天天熱,就把頭發(fā)扎高束成一馬尾巴,同事們都說扎起來年輕了很多,讓我就那么扎著,固執(zhí)的我第二天又放下了頭發(fā),依然回到老模樣,就算老氣也老得踏實、老得舒服、老得順眼。
曾經(jīng)看到過一個故事《公雞的選擇》,講一只公雞登上一堆沙土,它忙忙碌碌地想找點食物,最后卻翻出了一顆珍珠。公雞說:“這個寶物盡管光彩奪目,對我卻毫無用處,還不如找到一顆麥粒,用它來填飽肚子。咱們庭院里的雞鴨羊豬,都喜歡吃麥粒,要這珍珠干什么呢?我用不著佩戴這個寶物,也不想用它來打扮自己,就讓人們?nèi)グ阉?dāng)作寶貝吧!”說罷,公雞把珍珠丟到一邊,繼續(xù)去翻找它的麥粒。
生活中,我們要明白自己真正的需求,適合自己的才是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