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剝去很多無用的東西之后,只剩下實在平凡的每天的日子。把這平凡的每天的日子過好,一切便好。這是一年來最深的體會。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在一年中的8月寫年度總結,之所以選擇在8月寫總結,是有原因的,至于是什么原因,以后有機會再寫一寫。
這個年度總結,是從2016年8月到2017年7月,因此我稱之為“1617”年度總結,明年8月就寫“1718”年度總結,以此類推。
總結有點長,不過也可以只看經驗反饋,我用粗體標示出來了,這樣可以縮短閱讀的時間。
關鍵詞
回顧過去的一年,我的主業是相夫教子、洗衣做飯,副業是讀書寫字,希望通過主業和副業相互支持的方式來實現個人的不斷成長,主業為我指明該讀哪些書、該寫哪些字,副業則支持我更好地完成相夫教子這些事情。
過去一年還格外關注自己的健康,說到健康,要做的事情特別多,記得前段時間去醫院,看見一個宣傳畫,上面寫著,要想保持身體健康,需要做到五點:充足睡眠、健康飲食、運動、工作、放松。怎么格外關注了呢?我有意識地做了兩點:保證充足的睡眠、開始嘗試運動。
期間還干了點其他的事情,比如學英語、拓展、逛巴林,但是始終沒有太重視起來,時間沒有投入,一切都免談。
本來,作為家庭主婦,是應該寫點身為家庭主婦的心得之類的,但是說實話,除了“忙”,我沒有得出什么心得來。那是多忙?就是我還沒機會細細體味,這一年“嗖”的一下就過去了。好比一個餓極了的人,看見一塊蛋糕,囫圇吞下,連什么味道都沒來得及嘗,嘴里只留下蛋糕的余香,我就是那餓極了的人,一下子把過去一整年給吞下去了,除了忙的感覺,其他什么都沒有留下。
因此,我把過去一年的關鍵詞定為:讀書、寫文、成長、健康。
讀書
讀了37本書,其中精讀33本書,平均一個月3本書。
看到這個讀書量,很想批評自己,讀書太少!但是再仔細想想,覺得自己過去一年是讀得相當認真的。
記得剛到巴林的時候雄心壯志,要讀很多很多書,后來自然沒有實現。沒有當過全職媽媽,不知道全職媽媽的工作量,況且我是個新手,業務還不熟悉。加之,孩子小,睡眠不穩定,一個晚上醒幾次是常事。孩子生病的時候自然不必說了,姐妹倆往往連著來,孩子病好后,往往自己再病一場。平日瑣事之多也是完全超乎預期。
全職媽媽吶,著實不好當。當然,這是我的片面之言,也有當得特別好的全職媽媽,我想呀,還是我沒有摸出門道。所以,就把過去的這一年,過得看起來像是跑馬拉松一樣,漫長的路程,一定要在心中念誦形形色色的咒語,才能堅持到最后。
要說心中的咒語是什么,其實就是讀書這件事。在我想說“好累人啊”“我不行啦”的時候,是這些書給了我能量和希望。“好累人”是不可避免的,是不是真的“不行”,完全看個人要不要放棄。就在我想放棄的時候,我認真讀書了,就在我認真讀書之后,我不放棄了。
因此,我決定不再批評自己,反而要給自己冠一個“讀得認真”的名號。
關于讀書的經驗反饋
1:要立讀書目標,讀幾本,讀什么。沒有目標,就不會“讀得認真”。
2:時間有限的情況下,以讀解決個人困惑的書為主。
3:讀書要做讀書筆記,不做筆記等于沒讀。如果能整理成文章則更好。
4:讀不懂一本書的時候,看看作者的其它書。
5:遇到經典好書要反復讀。
6:學習各種讀書方法,摸索和總結適合自己的方法。
寫文
寫了40篇文章,累計9萬多字。其中12篇月度總結,8篇個人感悟,15篇育兒文章,5篇讀書筆記。文章寫在了簡書和個人微信公眾號這個兩個地方。在簡書,28篇文章,10篇被推薦上了簡書首頁,但是閱讀量很一般。去年8月開通個人公眾號,今年5月拿到原創邀請。
過去一年的寫文,感覺就像在家打零工繡花,一針一線,有空就繡,沒空就不繡,繡好了就交出。當然,我這個零工是沒有工錢的,不過自從公眾號開了原創功能以后,龔先生倒是每篇文章都會給我打賞,不過那也是花我自己的錢,因為龔先生一旦錢包空了就讓我給他轉賬。有時候也會收到以前領導的打賞,大抵是表示對我的鼓勵和支持,內心很是感謝。
去年寫文章,大多是讀了書,然后結合自己的情況寫一寫,梳理一下思路,希望能夠從此有所應用。這種方式有用嗎?有用,寫一遍是重新思考一遍的過程,思考是內化的過程。只有寫一寫,用一用,才能成為自己的東西。
也有一些文章是個人的一些感悟,是個人成長的階段記錄,記錄下來了,這個成長就完成了,要去開始新的成長了。去年寫了8篇個人感悟,相當于成長了8次,所以去年一年長大了很多,比過去十年還多。
還有12篇月度總結,很珍貴,希望自己一直堅持下去,這是生命的軌跡。
關于寫文的經驗反饋
1:寫文章以實用、解決問題為主。
2:避免完美主義。
3:一日不寫就手生,要堅持。
4:要產出就要增加輸入,無論是看書,還是體味生活。
5:寫文章是思考問題的過程,遇到想不通的問題,試著寫一寫,寫著寫著就明白了。
成長
成長這個東西,肉眼看不見,無法衡量,能看見的只是外在的變化,行為的變化、態度的變化。剛才提到,說自己去年成長了很多,這也只是個人的感覺而已。當真成長了沒有,不得而知。
要說成長,那是長期的事情,我所理解的成長,就是推翻過去自己不太妥當的思維方式,代替以正確的思維方式。這就涉及到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花時間找出自己不妥之處,另一方面就是花時間找出正確的方式,或者是花了時間發現了正確的方式,然后花時間觀察自己。總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謂頓悟,也是極少能發生的事情,但是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頓悟總會出現。
記得2016年初,希望自己做一個自信、正能量、溫和的人,當時還列出了具體的要素,希望在以下方面有所提高:
1.傾聽:不主動打斷別人說話;不給予無意義的回應。
2.微笑:每天保持好心情,經常微笑;碰見陌生人也友好地微笑。
3.寬容:不抱怨、不指責、包容別人。
4.贊美:多贊美自己和別人。
現在看來,有些做到了,有些進步了,有些還有待提高。
不過,相比這些外在行為態度的變化,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一點變化,就是學會了接納,接納自己、接納他人、接納已發生的事。以前常常為自己的情緒所左右,現在雖然也會有這樣的時候,但是少很多,于是自然而然的,就可以更好地傾聽、自然的微笑、更多的寬容、更多的贊美。這就是所謂的,砍其枝葉千刀,不如砍其根基一斧吧。內在變好了,行為自然變好了。
如此看來,內在成長雖然漫長,但是仍然值得不斷追求。
關于成長的經驗反饋
1:讀書、旅行、新朋友,都有可能幫助成長,能看到不同,是成長的第一步。
2:走出舒適區,是成長的第二步。
3:不要擔心和別人不一樣,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4:及時肯定自己的進步。
健康
曾經覺得身體這個東西,不重要,倒不是因為之前太健康,恰恰是因為從小到大體弱多病,生病成習慣了,于是認為身體就和機器一樣,修修補補,只要能用就行。生完孩子以后更是狠命的用,每天睡三四個小時,很少超過五個小時,這一用,就是幾年。
去年也不知道怎么就醒悟過來了,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真是一件好事。于是開始減少熬夜,每天保證自然醒,到現在,幾乎不熬夜了。
比較下來,發現熬夜不熬夜,差別真的很大。比如同樣睡7個小時,晚上12點以后睡,早上7點以后醒,和晚上9點睡,早上4點醒,一天的精神狀態差別很多,后者無疲勞感。
因為很久沒有運動,一下子不知道該做什么運動了,于是瑜伽、跑步、跳健美操、肌肉訓練,一一嘗試。
對于健康,去年還有一個反饋值得自己注意,那就是飲食。雖說我生完孩子以后睡得少,運動少,帶孩子辛苦,但是因為吃得好吃得多,感覺身體基礎是變好的。過去一年,一個人帶兩個孩子,自己經常在吃飯上胡亂對付,結果感覺體能明顯下降。因此,健康飲食這一條,也將提上日程。
這樣一點一點來,相信自己會越來越健康。
關于健康的經驗反饋
1:不要再熬夜,早睡早起。
2:睡到自然醒,這是睡眠充足的體現。
3:堅持有氧運動,運動方式多樣,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不要限制自己的思路,只要達到了運動的標準(比如脈搏跳動次數、微微出汗等),快走也是運動,加快干家務的節奏也是運動,總之就是要抓住一切機會多動。
4:運動不要過量,將身體感受到的愉悅盡量維持到第二天還想運動。
5:身體健康是個系統工程,睡眠、飲食、運動、工作、放松,每一項都要投入。
一年前,我不喜歡洗衣做飯,覺得浪費生命;一年后,我甘愿洗衣做飯,覺得開心。一年前,我做事情風風火火;一年后,我愿意靜靜地“浪費”著時間看著孩子們玩耍。一年前,覺得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很重要;一年后,覺得那些都是生活的點綴和調味品。
因為,我逐漸懂得,生活在剝去很多無用的東西之后,剩下的只是實在平凡的每天的日子。
一年來,我堅持讀書、寫文章,追求內在成長,追求身體健康。
因為,我知道,再平凡的日子也需要色彩的點綴,如此一來,便真的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