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幾道: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

“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這句話是我在徐曉的《半生為人》一書中看到的,只是想寫晏小山的時候,覺得這句話形容他,可以說是很貼切了。

一開始對小山這個人的印象是“孤傲”,因為連當(dāng)時正受皇帝賞識、名動天下的蘇軾想見他一面,他也予以拒絕。

說道:“現(xiàn)在政事堂中的官員,大部分都是我家舊日的賓客,我也不曾有空見他們。”其高傲的態(tài)度,簡直可以說是目無下塵,這可能是蘇軾在文壇間碰到的最大釘子,要知道連“拗相公”王安石也沒有給過他如此冷眼??!

但我被晏小山這個人吸引,是源于黃庭堅在《小山詞序》中評價的他有“四癡”。

“仕宦連蹇而不能一傍貴人之門,是一癡也;論文自有體而不肯一作新進(jìn)士語,此又一癡也;費(fèi)資千百萬,家人寒饑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癡也;人百負(fù)之而不恨,己信人終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癡也?!?/b>
晏幾道

我就是欣賞喜歡這樣真性情的人,因此想來探究探究小山的這四癡。

一.仕宦連蹇而不能一傍貴人之門

晏小山和賈寶玉倒是有相似之處,兩個人都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從小生活在歌舞升平中的公子哥兒被家庭保護(hù)得很好。尤其是在父親晏殊官至宰相那會兒,家世顯赫,門庭紛擾。

小山自幼便是一個極其聰明的孩子,他又怎么會看不出這官場上的交易終究是為那名利而來,而小山又是生性孤高之人。他應(yīng)該也能知道那些逢迎夸獎他的人,大多也是看在了他父親的面子上。

一旦等到父親死后,晏家衰敗,風(fēng)刀霜劍嚴(yán)相逼的現(xiàn)實就要小山親自去面對了。曾經(jīng)的車馬喧囂,現(xiàn)在也不過是門可羅雀了。這世態(tài)變化,終究是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那些曾經(jīng)受到晏殊提攜過的一些人中,或許是礙于面子,或者是做一個順?biāo)饲榭隙ㄒ彩强赡軙韺π∩缴煲簧煸值摹?/p>

只是不管人們是真情還是做表面功夫,這生性高傲的小山終究是心存一份傲氣的。即便是接受了人家一點幫助,也不會去死纏爛打。因為他是覺得礙不下那個面子的。

還有一點,可能他也想保全一下父親的面子。不要讓別人覺得父親當(dāng)初給他們幫助就是能夠料到有今朝,然后讓他們提攜他晏小山的。就算父親有那樣的打算,他晏小山自己也不能失了志氣。

感覺這種選擇跟個人的價值觀有密切相關(guān)的聯(lián)系吧。如果一個人最看重的是金錢名利,那么他或許會把面子之類的看得很不重要,就想一心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如果一個人最看重的是自己的原則,有精神潔癖,那么也許他的所作所為在外人看來是愚昧不知變通的,但對于他自己而言,這是他最想堅持的東西。

所以,不過是個人的選擇罷了。

而且,小山這個人雖然有才華,可是他這樣沒什么心機(jī)的人也不適合在官場混跡。就像在宮斗劇里活不過三集的人設(shè)一樣。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的。因為即便你不去主動招惹別人,并不代表別人看你不順眼不會主動找你麻煩。

晏幾道的朋友鄭俠因進(jìn)《流民圖》反對王安石變法而被羅織罪名,交付御史臺治罪。政敵們從鄭俠的家中搜到晏幾道的一首《與鄭介夫》(鄭俠字介夫),上面寫著:“小白長紅又滿枝,筑球場外獨(dú)支頤。春風(fēng)自是人間客,主張繁華得幾時?”這些人如獲至寶,以諷刺“新政”、反對改革為名,將晏幾道逮捕下獄。

后來宋神宗釋放了晏幾道。這件事雖然有驚無險,但經(jīng)過這么一折騰,原本就坐吃山空的家底更加微薄,晏家的家境每況愈下。這件事對晏幾道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他從一個書生意氣的公子哥,淪落為潦倒落魄的貴族。

這種事情一出來,小山對于官場豈不是更要心灰意冷了嗎?原本熱情就不是很高,那這“一朝被蛇咬”,還不要“十年怕井繩”嗎?更何況,現(xiàn)在家境也不復(fù)當(dāng)年之景,自己還要求什么呢?凄凄涼涼,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吧。大概只愿求安生了。

二.論文自有體而不肯一作新進(jìn)士語

小山文章寫得很好,卻不愿意參加科舉。文人不愿從政在北宋他肯定會被很多人當(dāng)成“奇葩”,誰不知道宋朝文官政治牛逼啊,誰不知道當(dāng)個文人加官進(jìn)爵的可能性多大啊。這晏小山,有才華,人也一表人才,老爹還是晏殊,怎么就不抓住個機(jī)會呢?

傻嗎?

小山文章寫得是好啊,只是他的文章都是由衷生發(fā)出來的“走心文字”。這樣的文字既能感動自己,也可以感動別人。既然是為了自己的心境寫作,又怎么會去絞盡腦汁寫那些“干謁文章”呢?小山寫文章是真正的為了心寫,這跟我自己的理念是一樣的,所以這一點讓我更加喜歡他了。

那些干謁文章,既然是帶了功利性目的的,即便是辭藻再過華麗,也終究沒有出于真性情的文字具有感染力。而寫慣了發(fā)乎真性情文章的人,你讓他們?nèi)懸稽c他們原則以外的文章,真的會陷入自我糾結(jié)中不可自拔。如果能寫一篇好的出來,真的非常難。

打破了原則,不一定能成為例外。

或許人們喜歡真性情的文字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將創(chuàng)作者視為同道中人的人讀這樣的文字可以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另一種是自己欣賞創(chuàng)作者這樣的做法只是自己做不到。因為得不到, 卻能欣賞,所以也很珍惜。

魯迅先生曾透辟地指出:“有至情之人,才能有至情之文。”《小山詞》中的許多至情形象其實就是至情晏幾道的真實寫照,《小山詞》的純情中,是有“癡”的因素在起作用。無論是追情往事,寫對愛情歡愉的體驗,還是感傷離別,抒發(fā)刻骨相思的情懷,都充溢著一股強(qiáng)烈的情感。這感情常常被渲染到十分濃烈的地步,近癡帶狂,甚至“無理”,以至于被人稱之為“鬼語”。

誰又能懂小山呢?很多真性情的人在旁人看來他們就是在“鬼話連篇”,可是真性情之人他們自己也沒有想刻意融入誰的世界。就在這個看似與自己格格不入的世間“空惆悵,自嗟枉”。

若到了官場上,還能與這個世界保持一定的距離去追尋自己的世界嗎?小山的確很偏重于理想主義,但是他從小沒有吃過苦頭,所以說其實他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成長,對世界的認(rèn)知在實踐層面是不夠的。然后現(xiàn)在突然間面對著凄愴的現(xiàn)實時,他也只剩悲哀之音了。

如果說從小接受過一些“吃苦教育”,磨練一下心志,不知道是否可以好受一點?

三.費(fèi)資千百萬,家人寒饑而面有孺子之色

自己在外面揮金如土,把家產(chǎn)坐吃山空。但家里人卻吃不飽穿不暖,都面黃肌瘦的。這一點其實是讓我覺得十分奇怪的,怎么會這樣呢?這其實挺不符合常理的。

后來想想,這大概就是一個人美中不足的地方了,可以算是他的“黑歷史”吧,畢竟我們評價一個人物要客觀一點,覺得好的地方可以贊美,不好的地方也要客觀指出。即便再喜歡也要客觀。

這可能就是小山做的有點缺德的地方了,而在德行這一方面小山也被批評過。

晏幾道曾給已故父親晏殊手下做過事的韓維寄去幾首自己的新作,沒想韓給了這樣回復(fù),“得新詞盈卷,蓋才有余而德不足者,愿郎君捐有余之才,補(bǔ)不足之德,不勝門下老吏之望”。

這大概就是指小山在沉溺風(fēng)花雪月這條路上走得太遠(yuǎn)了。揮金如土,終是凄涼。

原因大概可能是他總是沒有成熟的風(fēng)流倜儻的公子心性,這樣的公子哥兒留戀于風(fēng)月場所也是多見的,而且他又天生是個情感細(xì)膩的人,你只要看他筆下流淌的文字是多么的哀婉纏綿了。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想讓自己在這明知道是短暫的歡愉中忘卻世俗生活中的痛苦吧,很多時候這是一種選擇逃避的麻木自己的方式。

葡萄美酒夜光杯,醉夜笙歌不愿歸。

當(dāng)然,這其中還有某種程度上是對那些歌妓們憐香惜玉吧,因為想想自己的遭遇,倒是有些“天涯淪落人”的感覺。大概憐惜她們也是同情自己吧,不然,如何有“相逢知己”之感呢?

比如那首著名的《鷓鴣天》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dāng)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fēng)。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這首詞思憶一位歌女,小山終究離不開他的夢境和浪漫理想,因為現(xiàn)實實在是太殘酷了。似乎在夢中,才可以有一絲即便是明明知道是虛幻的慰藉吧。夢醒之后,無論是美人還是昔日的狂歡,也不過無影又無蹤罷了。剩下的,又是那不愿想起的凄涼。

人,總是不完美的吧。小山,千古傷心人也。

四.人百負(fù)之而不恨,己信人終不疑其欺己

被人欺騙了卻不記恨,而且始終不懷疑別人騙了自己。這種人真是讓人覺得很傻很心疼。欺騙這樣的人,良心不會痛嗎?

這樣沒有心計的人簡直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了吧,一直以一副真性情去活。想當(dāng)年,他孤傲到連名動天下的蘇軾想見他他都拒絕了,那么他這樣的性子又要得罪多少人呢?如果說當(dāng)初晏殊還活著他們看在他老子的份上不敢表露出來,那么晏殊這個晏家的頂梁柱一走,曾經(jīng)如果是虛情的東西也許也沒有什么必要再去裝了吧。

或許就會有人終于要把對小山的不滿表示出來了吧,畢竟,人們都是不喜歡那種“故作清高”的異類的。

可是小山被欺騙了還是相信別人沒騙他。其實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講,如果有人騙你,你一輩子都不知道他在騙你,似乎也沒什么不好的。很多時候,反而是真相被揭穿之后接觸到血淋淋的現(xiàn)實之后才會更痛吧。

那時候,一切美好的幻想都破滅了,原來對自己好的都是假的,都是有目的的,而自己還以一顆赤子之心去對待別人。還不如不知道,還不如不要揭穿這個謊言,就像《楚門的世界》里沒有認(rèn)清現(xiàn)實之前的楚門那樣好了。

當(dāng)然,楚門是不惜一切代價走了出去,只是我們不知道小山到底是真傻還是裝傻呢?不過即便是他裝傻他也不想揭穿吧,至少這樣還是安全的。那就永遠(yuǎn)地欺騙下去吧,自欺欺人的謊言只要大家都是演員,也可以有一個完整的結(jié)局。

這場夢,終究是醒過來之后會更痛。所以,就這樣吧。

喜歡小山,終究是因為真性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