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快接近尾聲,用什么來總結今年的一年,讀了多少書,走過多少路,成長了多少。借著#kindle問簡書今年你讀了什么書的命題,我來推薦幾本在2016年我收獲最大的書。
2016年,是成長的一年。雖然之前年初計劃讀了很多書,不過能真正讀自己喜歡的書單,還是從2016年開始的,今年認識了很多書友,可以在一起討論閱讀的快樂,也加入了“有書共讀”,和書友們分享讀書的喜悅。
1.顛覆對人的心理的認知的書是《家為何會傷人》。
從這本書當中,我才知道,原來很多成年人的行為,不可理解的行為,原來源于是童年的經歷。那是一段可以影響人一生的經歷。
每個人都從童年的經歷中或多或少受到了傷害。雖然本書中講了很多現象以及解釋現象的緣由,讓我們在一個個司空見慣卻無法理解的現象中,只能用“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來解釋,到現在找到根源所在。學會了用內省的方式,來撫摸內心的嬰兒,讓心靈已經造成的傷害得到撫慰,不過依舊對已經造成的心理傷害無能為力。
不過《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中是對上一本書提到的所有現象提出了解決方案。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地圖,雖然很多人的地圖在童年時候就已經繪制完成了,但是由于世界發展太快,不修訂自己地圖的人就會和現實格格不入,進而產生了很多矛盾,演變成了各種心理問題。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成長,但是成長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成長能夠帶給我們歡愉的同時,也讓我們對未知的未來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很多人抗拒成長,才會形成當今世界的那么多巨嬰。
曾有人說過,有些精神病人看起來瘋瘋癲癲,但是在他的世界里,他是幸福的,因為他放棄承認現實的殘酷,轉而走進內心的世界,才會導致常人看來瘋癲的行為。很多人雖然還沒有到達這個地步,但依舊沒有能做到與時俱進修訂地圖,就會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很多的問題,停滯不前卻不知為何,《少有人走的路》告訴你,需要自律,自愛,自省來解決。我們需要勇氣去面對我們的不足,我們的問題,我們的地圖。只有修訂地圖,才能帶我們走向人生的終點,否則終究會迷路在茫茫人海,或者是迷失在人生道路之中。
2.大家都看過宮廷劇,最近電視劇很多宮廷劇大波熱播,對其中的各種美女如云等鏡頭很多人都審美疲勞了。那么東方和西方之間的差別又是什么?很多人對紳士都十分的贊賞,又有誰可知道紳士是如何誕生的呢?美麗的歐洲文化,談論和向往的價值觀和我們十分不一樣,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西方社會這種崇尚自由和喜歡搏斗的價值觀呢?也許《極簡歐洲史》能告訴你答案。
都說了解一個地方最快的方式就是讀史。雖然知道這是個捷徑,但很多人都不喜歡踐行。為何呢?也許史,是一個嚴肅和枯燥的過程,給大多數人的印象。而這本書《極簡歐洲史》行文風趣幽默,仿佛在閱讀文學作品的美妙的同時帶給你很多史學知識的增長。如果希望能對歐洲有更多的了解,這是一本不錯的入門書籍哦。
3.為什么忙碌的人永遠都忙碌,而貧困的人永遠都缺錢呢?
大家都有過類似經歷,越覺得自己沒有時間,就越是忙碌,越忙碌,就越缺時間。
貧窮的人似乎永遠都缺錢?難道上帝是故意使壞嗎?
缺時間的時候,我們恨不得一分鐘當做兩分鐘用,這個時候統籌方法用得十分的好。缺錢的時候也是如此。《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告訴你,貧窮和忙碌不僅僅真的缺時間或者缺錢,二是一種稀缺心態導致的管窺之見,讓我們不能自主的控制我們的大腦,強行侵占我們的帶寬,俘獲我們的大腦,降低我們的智商,而這一切是我們無法控制的。
稀缺,是“擁有”少于“需要”的感覺。稀缺的本質是沒有余閑。對于忙碌者而言,想要從困境中脫離出來,先給自己余閑的時間。用佛家的話來說,就是把心放在內,傾聽自己的心聲,不要被煩惱和事件攪亂了內心。
4.我想大家整理自己的房間時候,都會有此感慨,為何那么多東西呢?是的,當我們在一個地方居住久了,就會發現,我們的可用空間越來越少,東西越來越多。
整理房間是一項體力活,也是一項腦力活。如何整理,甚至整理了還是很亂,怎么辦?
《斷舍離》告訴你,別再把關注點放在物品上了,別想著這個物品有沒有用,而是想著,我需不需要這個物品,使用這個物品時候,我覺得舒服嗎?把關注點移到自身,關注自己的需求。那么對這個物品的定奪就變得簡單起來,不需要的,不舒服的物品都舍棄了吧。如果你認為斷舍離就是丟棄物品,那么你就想得太簡單了。“斷舍離”是一種生活態度,對生活熱愛,對人生有追求的人,才能夠真正實踐這個原則。每一件陪伴我們成長的物品都有故事,這也就是我們不能扔棄,舍不得扔棄的原因所在,可是我們在成長,很多物品已經不再適合現在的我們,如果一味的沉迷過去,那么就無法擁抱未來,不能關注現在的美好。你說對嗎?在我們用“斷舍離”踐行時,也是自省我們的時刻,讓我們學會活在當下的美好。
2017年,我希望能夠用心去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前進,努力成長,對自己成長的盲區,學會去審視和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