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書

? ? ?書,有厚有薄,內容豐富多彩,有史哲,有經濟,有人文,還有財經……人生也猶如一本書,具有和書籍一樣的特質。書中的厚度和深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 ? ? ?一個人的出生成長,經歷嬰兒期,幼兒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任務:上幼兒園,上小學,上中學,上大學(研究生,博士后)。上學時,當分奴;到結婚時,當房奴;晚年生病,當病奴……一輩子被生活奴隸!這是普遍的人之書的深度。還有這么一群人,他們具有普遍的人生價值觀小時候,他們問別人家的孩子在哪個中學上學,看上的是重點中學還是普通的中學,從不會問別人家的孩子學校的情況,他們對于學習是否感興趣;長大后,他們又會問別人家的孩子考的什么大學,根本不會關心別人里的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大學里是否過得愉快;結婚后,又是這群人他們會問你的婚姻情況,你的配偶的工資是多少,工作職位,不會關心你的另一半是否真心對你;等你有下一代時,這群人又會問你的孩子夠不夠聰明……這樣子的循環看起來很可笑,可是這就是大多數人會有這樣的人生價值觀。其實,這又是何必呢!何必與別人相比,在乎別人的眼光。你若是小草,你展現自己的價值,也有自己的一片綠蔭;你若是雄鷹,你就展翅飛翔,在藍天白云下,追逐自己的自由;你若是小溪,你就白川東到海,找尋自己的那片天地……人與人之間,何必為難別人,你看我不順眼,我看你不順眼。看別人不順眼,其實就是你自己的修養不夠!

? ? ?人生有三種境界,第一個境界,只滿足自己的生理需要,沒有什么想法,如白開水一般的人之書,這種書不會受到讀者的喜歡。第二個境界,受到一定的教育水平,有自己的人生的價值觀,為自己的利益著想。如溫水一般的人之書,不慍不火。第三個境界,有自己的使命,他們可以把自己的追求上升到社會利益,民族之情,如開水一般的人之書。深受大家的喜歡。可是第三個境界的書中的人太少了,大家普遍的人生態度是前兩種這是人之書中內容的插曲!

? ? ? 曾經年少,初讀人之書,總覺得人之書是一部非常好的書籍,故事中都有美好的結局!回憶史書,荀子提出“性惡論”,他的理論與孟子的“性善論”形成對比!剛開始,我一直以為“性善論”是對的,隨著年齡的長大,認識到人性的黑暗。人性自私論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大家自私的程度不同!荀子“化性起偽”自有他的道理,把人性中不好的一面慢慢感化向好的一面發展!只有這樣,書中的內容才會更加美好!

? ? ? 世界上什么東西最可怕,我覺得是——人心。“畫人畫心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朝夕相處的人,說不定會做傷害自己的事;經常不聯系的人,未必對你不好。有人幫你是你的幸運,沒有人幫你也是命運的公平!大家應該珍惜對自己好的人,家人,朋友,恩師,貴人……人心固然可怕,但是我們學會讀人就可以。其實也沒有那么復雜,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結交愿意彼此深交的朋友就可以!知己不在于多,在于質量和精神層次的工鳴!人之書的內容是復雜的,需要一生去思考。

? ? 人之書,我們每個人都是作者。也沒有必要與誰相比書中的深度和廣度!也不要隨便評價他人怎么樣,你不是他,你不懂得他人經歷的苦。別人眼中的幸福你不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看一些電視欄目,一些人因為看不開一些事選擇自殺。我覺得自殺的人心理狀態太復雜,他們的勇氣可佳,只是用錯地方。他們想不開,萬事不順心,生活太苦,還是自己的能力有問題。一個殘疾人的狀況慘嗎?不,一個具有殘缺內心情況的人才最可悲。

? ? ?“克己,奉公,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短短的幾個詞語高度概括了人之書的高度。假如某個人做飯幾點,他的人之書的價值將是他人生中的瑰寶!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