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直面死亡的勇氣嗎?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你們知道馬薇薇嗎,就是那個一開口打辯論就秒變女王,分分鐘氣場兩米八的女人。

我看過很多場辯論,她從來都是霸氣側漏威武的不行。但是唯獨有一次,她幾乎從頭哭到尾。

那次「奇葩說」的辯題是「痛苦的絕癥病人想要放棄,我該不該勸他繼續活下去」。

大抵看過這個節目的人都知道,那真的是一群逗比的不能再逗比的人了。然而就是那么一個話題,讓他們安靜地有些可怕。

絕癥病人意味著什么?意味他沒有痊愈的希望了,所以他不但要承受病痛帶給他無窮無盡的折磨,還要忍受那個可能會讓他痛不欲生的治療過程。

也許很多的時候,看著他們崩潰的模樣,我們也很想說一句,「算了,放棄吧」。可是來自內心深處的愛和來自道義的約束,讓我們沒有辦法真的開口說出那句話。

于是,我們只好繼續鼓勵著。殊不知,這時候的鼓勵也許早就在某一刻變成了對絕癥病人的詛咒。因為他們可能從被發現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活在了病痛的魔障里,根本沒有走出來的希望。

董婧說我們之所以會對死亡有這么深的恐懼,是因為「從小到大,我們受到的教育,教我們如何關愛他人,教我們如何熱愛生命,可是唯獨沒有教會我們如何面對死亡」。

對此,我表示深刻的認同。我們不知道死亡到底是種怎樣的體驗,但是單憑對死亡二字的恐懼就已經能夠讓我們對這一類的話題生出某些抵觸或是難以接受的情緒。

圖片發自簡書App

外公的離世,是我第一次正式直面死亡,也是我第一次體會到失去至親的痛苦。我至今還記得那種天塌下來,整個世界都漆黑一片的感受。

我實在沒有勇氣說服自己去接受,或者坦然地去面對。但是就是那一刻,我終于明白了那句「我愿意用我十年的壽命去換他一天的呼吸」。就像我明明知道他病得很痛苦很難受,但是因為我愛他所以我就是不想失去他,就是想要他一直活在這個世界上,哪怕是人工地活著。

可是即使已經歷經過一次了,我還是沒能好好地用一顆平常心去面對死亡,我還是會惶恐會害怕。就像今天,我仍然沒有辦法接受一個同學突然間的死訊。

從聽到消息開始,腦海里就不斷浮現出那個姑娘明媚的笑臉和淺淺的梨渦。記憶中的她還在暖暖地笑著,可是她們非要殘忍地告訴我說「她真的腦血管爆炸去世了」。

一下子沒忍住,眼淚嘩啦嘩啦的往下掉。其實并非跟那個同學的關系有多好,而是那種對生命的惋惜和對死亡的恐懼讓那一刻的我略有些難以自控。

我們總是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安慰自己說「明天又是嶄新的一天」,我們也總是在懷有遺憾的時候欺騙自己說「我們還有以后」,可是事實上我們永遠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到來。

漸彪學長在那場辯論的時候也說了這么一句話,「脫離這個辯題本身來說,我們都應該好好珍惜當下,過好每一天。」

然而,現在我更認為在把握眼下的同時,不妨也多去思考一下死亡。思考的最終結果也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們培養自己直面死亡的勇氣和態度。

生與死,是我們每個人成長道路上的必經之路。而學習如何面對生與死,也應該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我們不該因為看到太多生命的美好,所以就缺乏面對死亡的勇氣。

以上,愿我們都能在短暫的生命里綻放,也能夠坦然地面對死亡的到來。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