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電子書上讀完《圍城》,書中故事引人入勝,但要想深入還得看紙質書,書到手后再讀了一次。
提到《圍城》,想必大家都會想到那句耳熟能詳的話:“婚姻如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書中提到這句話是在第三章,哲學家褚慎明談到朋友羅素的婚姻時說到的。原文是這樣:
他引一句英國古話,說結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 蘇小姐道:“法國也有這么一句話。不過,不說是鳥籠,說是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
說是婚姻仿佛圍城,實則人生處處如圍城。
故事圍繞方鴻漸的感情、事業展開;書中細節刻畫無不耐人尋味,有流連忘返之感。 從中可以領略各個人物背景各異,性格各異,但所有的人物無論角色大小、人格高低,在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都無一幸免地被作者揭露了其人性的弱點,讓讀者能明顯體會到其中的批評和諷刺之意。
方鴻漸,故事的主角,是軟弱無能的,是優柔寡斷的,無論是在愛情還是工作中,他的這些特點都一一盡顯;
對于方鴻漸的不學無術,書中可以找到很多的依據,第一章的這段文字就直接給了我們他的這個形象:
方鴻漸到了歐洲,既不鈔敦煌卷子,又不訪《永樂大典》,也不找太平天國文獻,更不學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四年換了三個大學,倫敦、巴黎、柏林;隨便聽幾門功課,興趣頗廣,心得全無,生活尤其懶散。
買了學位應付岳父和父親,說他虛偽可又虛偽得不徹底,在虛偽和正直間徘徊猶豫;敷衍了父輩后他堅決不再提自己有此學位的事,就連找工作也絕不用,儼然一副誠實剛正的模樣。
方鴻漸的感情與四個女人緊密相關,鮑小姐、蘇小姐、唐小姐、孫小姐。還有一位周家小姐,他素未謀面的未婚妻,在留學期間就已經去世,不過也正是有這樣一位未婚妻,才有了岳父大人的資助,才有了出國留學。此外,還有回國后岳母周太太張羅相親的張小姐,以及在三閭大學任教期間汪太太做媒的劉小姐,方先生本不愿相親,自然與這些小姐們也無情感可言。
鮑小姐是他短暫的情人,準確來說,是鮑小姐主動引誘的他;蘇文紈是曾經愛他的,但也說不上用了真心;唐曉芙是他動了真情愛過的;而最后孫柔嘉卻成了他的妻子。
方鴻漸和鮑小姐船上短暫戀情
鮑小姐說方先生像是自己的未婚夫,由此讓方鴻漸想入非非。他兩之間的情分只是在船上無聊日子里的調味劑罷了,并沒有任何真正的感情。只是在最后鮑小姐態度突然改變時,方鴻漸還是對這一小段感情的結束感到疑惑不知。
好在他自己也并不愛鮑小姐,只是覺得被她欺騙了,自尊心受到傷害。對于和鮑小姐的感情,文中是這樣總結的:
鮑小姐談不上心和靈魂,她不是變心,因為她沒有心;只能算是日子久了,肉會變味。反正自己并沒有吃虧,也許還占了便宜,沒什么可怨。
方鴻漸和蘇文紈的感情
方鴻漸和蘇文紈的感情也是始于船上,早在鮑小姐引誘方先生前,蘇小姐就已經將他視為目標,不料被鮑小姐捷足先登了。
蘇小姐本是自視高貴的,對于她為什么突然看上了方鴻漸原文中有這樣一段話:
在大學的時候,蘇小姐眼里未必有方鴻漸,那時候她把自己的愛情看得太名貴了,不肯隨便施與;現在呢,宛如做好的衣服,一直沒穿,忽然發現已經不時髦了。
她對方鴻漸家室略有所知,所以就給他一個親近的機會,實際也是給了自己一個機會。
蘇小姐和方先生最后是不歡而散的,釀成這樣的結果與方鴻漸猶豫不決、優柔寡斷不敢拒絕的性格是分不開的。他明知不愛蘇小姐,在他心里蘇小姐格外做作不真實;可對于蘇小姐的暗示他從來都不拒絕,不是不想,是沒有勇氣。
在船上蘇小姐為他洗手帕、釘紐扣,這些看似有深遠悠長關系的舉動,讓方鴻漸感到恐懼;回國后蘇小姐一次次邀請,方鴻漸也都欣然前往,而每次去了蘇家后他都懊悔這次多去了,話又說多了。
直到在月光下他吻了蘇文紈后才真正感到大事不妙,這才慌忙寫信告訴蘇小姐自己有了心上人。這封信的結果是唐曉芙和方鴻漸徹底決裂,蘇文紈自己和詩人曹元朗結了婚。
文中蘇文紈不但虛偽做作,而且富有心機。
她處心積慮讓表妹唐曉芙和方鴻漸之間產生間隙,故意對方鴻漸說:
“這孩子人雖小,本領大得很,她抓一把男朋友在手里玩弄著呢!”
苦心孤詣防著唐曉芙和方鴻漸單獨見面,自己稱病不去吃飯,也要三番兩次打電話去確認唐曉芙沒去和方鴻漸吃飯。收到方鴻漸的信告訴她自己有了心愛之人的事情后,蘇文紈又想盡了辦法挑撥唐曉芙和方鴻漸,最終使得他兩也走向分手。
蘇文紈雖和長著如四喜丸子臉的曹元朗結婚了,但書中的這樣一句話諷刺了她可以把愛情都當做滿足虛榮心的工具。
她不嫁趙辛楣,可是她潛意識底,也許要趙辛楣從此不娶,耐心等曹元朗死了候補。
后來再見到方鴻漸夫婦時,趁機把夫婦二人都羞辱諷刺了一遍,話語尖酸刻薄,連眼神也是傷人的。
讀者大都會認為蘇文紈這種人詭計多端,招人厭煩。
在我們周圍,這樣類型的人也并不少。他們為利是圖,輕踐感情。表面上的一切都是偽裝的,沒人能得到他的真心,或許于他根本就不存在真心。所以這樣的人也不會知道卸下偽裝后,單純、耿直是個什么模樣,也許對幸不幸福也麻木了;只是這樣的生活終究是不會舒心的。
方鴻漸與唐曉芙
全篇寫唐曉芙的文字并沒多少,在短短的篇幅中盡展現了作者對唐小姐這個角色的偏愛。書中大小角色都被錢鐘書先生給批判諷刺了一番,許多的小人心態、丑陋言行都躲不過作者尖利的筆頭。
唯有唐曉芙,她單純惹人喜愛的形象讓作為讀者的我們看到了這個渾濁的圍城里還存在一抹清冽的溪流,這代表著希望。或許只有唐小姐不會在城里城外疲于奔命,因為她可以無論身處何地,都可以過得踏實坦然,不用偽裝做作。
楊絳先生在前言中寫到:
唐曉芙顯然是作者偏愛的人物,不愿意把她嫁給方鴻漸。
在蘇家初遇唐小姐,方鴻漸就被她特有的氣質吸引了。唐曉芙,人如其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臉上有兩個淺的酒窩,不用調制和粉來仿造好顏色;眼睛不大,但靈活溫柔;牙齒漂亮得讓人想成為她的牙刷;頭發沒燙,眉毛不鑷,口紅也沒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制,不要彌補造化的缺陷。總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會里那樁罕物,一個真正的女孩子。
正是蘇文紈的咄咄相逼、處處謹慎才促成了唐曉芙和方鴻漸第一次單獨一塊吃飯。飯后他們達成了共識,朋友之間的情誼要書信來聯系,電話是最不真誠的。
后來方鴻漸的生活,不是在給唐小姐寫信,就是在等她的回信。
第一次吃飯后,唐小姐說自己是不會愛上方鴻漸的,因為在她心里愛情絕不是這么容易的事,這樣簡單得來的愛情反倒讓人不安心。
唐曉芙的愛情觀顯然和表姐蘇文紈是徹底相反的。可是在后來那么多的書信和你來我往中,唐小姐還是不會愛上方鴻漸嗎?要不是蘇文紈從中作梗,他兩或許真會成為夫妻。
可作者偏沒有促成這樁婚事,細細想來,方鴻漸的確不能娶了唐曉芙;那樣的話,唐小姐也會無可避免地陷入這座婚姻的圍城中。
方鴻漸與孫柔嘉結為夫妻
與唐曉芙分手成了方鴻漸人生道路上的一道重要分界線。失戀的同時也失業了,失戀的痛苦加上周家岳母的鄙夷刻薄讓方鴻漸的生活陷入了極其低迷的狀態中。
等接到趙辛楣的邀請,告訴他可以前往三閭大學任教的時候,圍城的大門就在漸漸為方鴻漸打開了。
新的工作機會也給了方鴻漸開始新戀情的機會,他和孫柔嘉似乎沒有戀愛就走向結婚。
不得不說孫柔嘉也是一個頗有心計的女人。
在船上她單純得像個孩童,要方鴻漸講飛魚、講大鯨魚;方鴻漸總以為她是個柔弱似水、楚楚可憐的女孩。她故意用陸子瀟寫信的事來獲得方鴻漸的幫助,呈現出一副對方鴻漸惟命是從的樣子;
后來又謊稱陸子瀟寫匿名信給她父親,說是陸子瀟造了她和方鴻漸的謠;這更是給方鴻漸莫大的壓力。
孫柔嘉總能恰到好處地找到方鴻漸的軟肋,在眾人面前尋求他的保護,讓大家都以為她和方鴻漸在談情說愛。終是如愿以償,一步步讓方鴻漸和自己訂婚并結婚;二人全然不知他們正在走向愛情的墳墓。
訂婚以后孫柔嘉才露出自己的真實面目,訂婚前和訂婚后的孫柔嘉判若兩人,至少在方鴻漸這兒是,如果說訂婚前她展現的是處處可憐,要人保護的樣子,那么訂婚后她就是一個很有主見而且固執強勢的人。
書中描寫他兩訂婚后的文字大多都是吵得不可開交,一言不合就開始吵架生氣。等到后來結婚了,要面對兩個家庭時就更是如此了,互相不喜歡對方的家人,難以和睦相處。
孫柔嘉成了方太太,方先生幾乎就沒了自由、也失去維護自己主見的權利,事事都任由孫柔嘉擺布。日子在日復一日的爭吵中痛苦地掙扎著,夫婦二人都被這毫無生機的婚姻折磨著。
結局是傷感的,直至分離兩人都深埋在濃濃的怨氣中。
縱觀方鴻漸的感情史,只有在追求唐曉芙的日子里,我們感受到了他血液的沸騰、情感的熱烈。與唐曉芙分手后的痛苦也是真真切切的,仿佛天地萬物都發生了變化。
或許他對自己的愛情有過一千種設想,可唯有與孫柔嘉的結局沒有走進過他的思想中。無論原來把愛情和婚姻想得有多么偉大神圣、轟轟烈烈,最后也走入了“可見結婚無需太偉大的愛情,彼此不討厭已經夠結婚的資本了”的境地。所以我們把更多的同情給了方鴻漸,可其實孫柔嘉在這場婚姻中也是可憐的。
都知道方鴻漸不愛孫柔嘉,兩人確定關系時,方鴻漸感覺身心疲憊,想的是沒精神對付了,連孫柔嘉期待的吻他也忘了。到底為何這段姻緣就促成了呢?別怪命運緣分捉弄,世間有多少方鴻漸就有多少孫柔嘉,有多少孫柔嘉就有多少方鴻漸。
書中大小人物皆被諷刺
說《圍城》是一部錢鐘書版的《儒林外史》一點也不過,除去唐曉芙,書中大小人物都被作者諷刺批評了一通;在我看來趙辛楣是個受批判不多的角色,只是在最后也因與汪太太之間不光彩事件被迫離開了三閭大學。
方鴻漸的懦弱、蘇文紈的做作、孫柔嘉的虛偽等為我們熟知,實際上用懦弱無能、虛偽做作這些詞并不足以概括他們,但這些詞也不只屬于這些角色。
曹元朗身體肥胖,笑容在臉上留下的痕跡是一圈一圈的,就連和蘇文紈的婚禮都沒被放過:
曹元朗穿了黑禮服,忙得滿頭是汗,我看他帶的白硬領圈,給汗浸得又黃又軟。我只怕他整個胖身體全化在汗里,像洋蠟燭化成一攤油。
他寫的《拼盤姘伴》同樣是被諷刺的對象,他的新詩忽而用這個人的詩句,忽而用那個人的詩句,中文里夾著西文。
除了上文中提到過的這些角色,鮑小姐風騷,其姓是取自“鮑魚之肆”之臭;周太太說話刻薄;周家小舅子效成總是讓鴻漸幫忙完成作業;張先生說話里嵌著英文;沈太太胭脂熏人;范小姐矯揉造作;褚慎明多愁多病身,隨身帶有保喉、補腦、強肺、健脾等藥片;李梅亭最貪小利,和顧爾謙兩人為了省錢要坐房艙,還拿把頭等票讓出來一事賣了個人情。
此外,陸子瀟、高松年、汪先生是作者批判的對象;孫柔嘉的姑母,方鴻漸的弟媳、侄兒等都被作者或直接或間接地諷刺了一番。連管房艙的阿劉、客棧里的王美人等無名小卒也沒躲過筆尖。
每個個體思想都有與生俱來的卑劣,都有值得被批判的性格習慣;放眼看去,他們也只是在過著自己平凡的生活而已,正如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