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文之旨——寫字小白的階段性總結

今天的這一篇,依舊是沒有什么華美的詞藻,只是一些個人的感悟,在這個寒冷的冬季,拿出來跟各位分享。

1

在21期課程里指導老師二美曾經提起過,在此我用自己的文字,加上個人的理解稍微整理如下:

一個敏銳的作者其實是要從讀者的角度考慮,屏幕那一端的他們看了你的文章到底會從中得到什么啟發或者領悟?如果沒有什么上得了臺面的大道理,那么即使是有用的經驗教訓也都可以。或者是提出更進一步的問題,留給讀者思考,以此達到跟讀者的互動。這樣你的文字才有實際的傳播意義。

當時聽了二美的講座感覺還是很新奇的,但是內心還是沒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記。

自己寫得文字很多也都是處于自由發揮的階段,也就是說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沒有任何章法,也不想受任何主題的束縛。這樣的自由寫作其實在初期是值得提倡的,最起碼是打消了恐懼心理,開辟了寫作之河中的冰凍期,使自己生澀的思路有了慢慢流淌的過程,并且對于提高個人潛力也起到了增強自信心的作用。

2

22期的好報課程已經過了大半兒,又到了要提筆寫下總結的時候了。

這次經過報大人的幾次講評,再加上熱心群友的互相點評討論,終于在我的頭腦里打下了一個烙印:由此也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要想獲得長足的進步,筆下寫得事情一定要圍繞一個中心思想,一個主旨。即使寫下的是散文,不管形式是多么的散漫,但是終究要達到一個形散而神不散的目的。

嘗試了自由寫作之后,我們終歸還是要提高要求,爭取更上一層樓,文章都首先要考慮立意,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圍繞著這個主題著筆開展,最好有正面的啟迪以期達到升華,使文字有亮點,有拔高,這樣才不枉費讀者花費時間和精力來品讀你的文章。

3

唐代著名文學家杜牧主張:“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辭彩章句為之兵衛。未有主強盛而輔不飄逸者,兵衛不華赫而莊整者。四者高下圓折步驟,隨主所指。如鳥隨鳳,魚隨龍,師眾隨湯武,騰天潛泉,橫裂天下,無不如意。茍意不先立,止以文彩辭句,繞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亂。是以意全勝者,辭愈樸而文愈高;意不勝者,辭愈華而文愈鄙。是意能遣辭,辭不能成意。大抵為文之旨如此。”《梵川文集.答莊充書》

杜牧指出文章包括意、氣、辭采、章句四個方面,作文意要強盛,氣要飄逸,辭采要華赫,章句要莊整。其中“文以意為主”,即是指思想內容為文章之重,形式最終是要服務于內容的。如果先不立意,只有文采詞句環繞,則語言越多而內容越散亂。若能立意強盛,則文辭越質樸而文章越高明;反之,若立意低劣,則文辭越華麗而文章越可鄙。由此可看出立意的重要性。

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有些本末倒置,在語言上下了很多功夫。如果我們能夠更進一步得深思熟慮,在立意方面多下點兒功夫,那么就會減少很多的撲朔迷離的遺憾。

4

那么究竟該如何從手頭掌握的素材中提取主題呢?

答案還是得從素材入手,一定要仔細分析這些素材,因為他們才是主題提煉的根源。我們還得耐心地探索這些表面現象背后的深意,找到其中可能蘊含的思想情感,再加上個人的實際經歷和親身的感受與理解,從而最終確定主題。

有些時候光憑手中現有的素材還是不夠的,提取了滿意的主題之后,還可以從更多的方面揀選一些素材作為輔助,從正面或者反面映襯一下,這樣才會使主題更加飽滿一些。

以上只是我針對自己目前的狀況想到的問題,其實還有更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留待日后慢慢聊。

從不知道到知道是一個過程,從知道到做到又是一個歷程,從做到到做好則是另一個漫漫征程。

感謝各位簡友的陪伴和指點,希望我們能夠攜手一路前行;

感謝各位老師,從你們高屋建瓴的角度,給我們這些處于迷霧中的寫字人以合適的提點。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