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跟朋友們聊天,不管什么話題,總是會轉到“有錢,真好”的感慨上去。
假期別人在朋友圈狂曬旅游照片,我只能躺在家里點贊的時候,我覺得:有錢,真好;
路過商場櫥窗,看見自己喜歡的那個品牌在打折,我卻沒有勇氣走進去,因為我知道打折,我口袋里的錢也買不起,我覺得:有錢,真好;
想報班學習特長,默默的查完價格之后,還是決定自學,我覺得:有錢,真好;
暑假打完工回家搶不到火車票,朋友建議飛回去,看了一眼價格,轉頭買了張二十多小時無座票時,我覺得:有錢,真好;
俗話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其實我是很贊同這句話的,在這熙熙攘攘的人世間,大多數人的人生目的還是賺錢。雖然談錢很俗,但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
回想幾年前那次,我老媽出車禍住院,因為肋骨骨折,動手術加鋼板固定肋骨。手術剛做完沒幾天就著急著回家,著急著上班,我只能說些“身體重要”之類的空話,而不能把錢直接送給她,這時候我就覺得:有錢真好。
有人說,被窮怕了的人,才會覺得有錢真好。我想可能是吧。
我不是留守兒童,從小父母都在身邊,但是十多歲以前,印象中,表哥堂哥們的舊衣服我都穿過,也只有新年才置辦幾套新衣服。
七八歲的時候,我就跟爸媽下地干過農活,那時候年齡小,只是在旁邊玩自己的泥巴,覺得父母在地里干活很好玩;十多歲的時候,拔花生、割小麥、收玉米…反正只要我能做的,父母都會讓我做一點,因為家里農活太多,而這些就是全家一年的口糧,那種大熱天頂著大太陽割玉米桿的滋味,不知道你們體會過沒有,反正我是絲毫不想再去嘗試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感覺。
越長大,越發現金錢的重要性。就好比我現在做兼職,我也不想去的,放學了,誰不想好好休息休息?不過是覺得錢真的來之不易,想給父母減輕負擔,同時有一點經濟獨立性。已經成年了,不好意思再伸手問家長要錢。上大學以來,我沒花過家里一分錢。
就像父母經常說的,"孩子啊,你好好學就行了,別擔心錢的問題,我就是砸鍋賣鐵也帶供你上學。"每每聽到這樣負能量的話,你還忍心去多花那一塊錢嗎?
有人說,大好的青春年華,何必擔心錢的問題,青春只有一次,趁著年輕,去做有興趣的事,而錢沒了,還可以再賺。
這句話,我并不覺得有錯,可我也不贊同。我所擔心的不過是爸媽把積蓄全用在子女身上,若我將來不能兼顧子女與父母之時,他們還可以有錢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不會受到金錢的束縛,不會畢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很常見的現象。
雖然我現在發著有錢真好的感慨,過得卻是沒錢真慘的生活。但我仍然覺得愛錢是一件很正能量的事情,愛錢并不是因為我喜歡錢,而是真的害怕沒錢的日子。因為愛錢,我才會更加努力工作去掙錢,這至少是有機會實現的目標。
最后送你們一句話,也是從一朋友那聽來的——愿你走出半生,歸來賊他媽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