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清醒時做事,糊涂時讀書。
有書讀是幸福的。
有人說書非借不能讀。而我卻總是有把在讀書館借閱的好書據為己有的沖動。讀一本好書說得更形象一些,仿佛在啃自己最愛的鹽焗雞爪,越啃越有味兒。啃得越久越上癮。沒辦法,借的書總是要還的。看完還想看怎么辦?于是去書店買回來,存入書柜,想看時可隨時取出。如此這般心才踏實了。
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凡不同的書皆成性格。
閨女的床頭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書桌上是《水滸傳》、《草房子》、《四書五經》、《資質通鑒》,小書柜里是楊紅櫻的《淘氣包馬小跳》系列,還有兒童作家湯素蘭、伍美珍的一系列書,最近又新添了《數學史》、《希臘神話》等等。很是?慕現在的孩子,只有孩子不愿看的,沒有家長不愿買的。不管孩子能看多少,能消化得了多少,首先讀書的環境要營造出來。畢竟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快餐文化泛濫,又有幾人能靜下心來讀經典、名著呢。
二
出生在七十年代農村家庭的我們,童年能讀到的書少之又少。
記得小學三年級時,班上有位同學從家里帶來一本厚厚的《格林童話》,全班同學如獲至寶,這本書在班上傳閱了好一陣子。一個個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話故事讓我們初次感受到了閱讀帶來的快樂。
原來這個世界上竟然有白雪公主這般美的人兒;可憐的灰姑娘最終逃脫了繼母的魔掌,終于嫁給了王子,看到美好的結局,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勇敢的小紅帽利用智慧殺死了大灰狼救出了奶奶……那時候能擁有一本屬于自己的課外書是無比知足,而又自豪的。
三
上學之前的我們都是放牛娃。大自然是我們的游樂場,沒有條件在爸爸媽媽的懷里聽著故事長大。童年的記憶里,最溫暖的部分就是和外婆相偎坐在冬日的暖陽里,聽她講故事,外婆就是一本厚厚的故事書。
午后,爸媽在田間勞作,我和外婆一人搬一把家里自制的竹椅坐在溢滿陽光的墻角,外婆便開講了。
外婆的故事大多都和她的子女有關,也有他們那個年代發生的奇聞異事。外婆微微抬起頭,瞇縫著眼,眼光悠遠,“那時候啊……”外婆總是這樣開頭。我喜歡一邊聽故事,一邊擺弄外婆的手,她的手上布滿了細細的皺紋。我常常想,或許一條皺紋就代表著一個故事吧。外婆一生的經歷都在這些皺紋里了。
稍大一點,外婆的故事遠不能喂飽我了。外婆年歲越來越大,講過的故事總是反復講。趁外婆瞇眼打盹時,我便溜到同村小伙伴家去玩。
我倆總是在她家后屋的一個小房間玩。
至今還記得那間屋子貼著半新的對聯,上聯是:天增歲月人增壽;下聯:春滿乾坤福滿門。對聯的邊角或許是因為貼的時候沒有刷到米糊,已經翹起,一陣風過,扇動的邊角仿佛屋后覓食的母雞在撲騰翅膀。
屋里有個大大的木箱,那可真是個百寶箱。
箱子里全是小人書,有全新的,也有已經皺得不成樣的,但在我看來每本都好看,不薄不厚的一本,每一頁都是圖文并茂。隱約還記得有《紅樓夢》、《三國演義》、《楊門女將》、《封神榜》……那時候的小人書一本只有現在的小學《語文》課本的一半大,每一本的每一頁都有配圖,圖畫較多,在邊角處加以文字敘述,圖片刻畫人物。每每在她家看到天黑才想起回家。如若周末放假遇到下雨天,便穿著雨靴帶上一個大大的塑料袋,借上一袋子拿回家看。路上把書包裹得好好的,衣服可以淋濕,書必須保護好了。看完一袋,再去換一袋。
關于兒時的記憶都斷片了,唯有這一段總揮之不去。
四
真正有了屬于自己的第一本課外書,還是暑假時,在南京上大學的表哥給我帶回來的一本《小學生優秀作文》。
書稍厚,水藍色封面,封面干凈無其他圖案。只正中幾個大字“小學生優秀作文”。
喜歡的不得了,趕緊找來畫報小心翼翼地包上封皮。書里的每一篇作文都寫得太好了,我在閱讀時看到好的字、詞、句子總是不忘摘抄下來,一有空就拿出來背。時間久了,作文水平也有所提高。記得有一次的作文主題好像是要求寫夏天晚上乘涼的趣事,我寫的是抓瑩火蟲,猜謎會,當時還被當作范文在班上讀過。
心里別提多美了。
五
如今條件好了,想看什么書都有。可去圖書館借閱,也可去書店購買。
現在的圖書由于出版商逐利,非文學性的東西太多。所以要有選擇性地讀。和女兒一般大的小學生大多喜歡漫畫,快餐類的兒童文學。我告訴孩子,如果只偏向于看這些是沒有收獲的。讀書如進食,少讀書則營養不良,但是,如果只讀一類書,即使量多,由于偏食,同樣會營養不良。
往往孩子在讀經典時遇到讀不懂的問題。好的作品,信息量大,含金量高,難免一次消化得了。我們大可以先“鯨吞”似的讀,之后像牛吃草“反芻”一樣,再倒回來細嚼,慢慢品嘗。先可一知半解儲存知識,而后隨著知識的增長,便可慢慢理解、讀懂其中的真意。好比現在三歲的孩子個個都會背“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他們并不解其意,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面的擴大,當他們需要時便可脫口而出,這時才終于知道其中的含義了。
六
讀書,你永遠不是一個人。
為了提倡閱讀,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毎年的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其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寫作。
一次偶然的機會,參加兒子幼兒園的親子閱讀會,才知道了關于世界讀書日的美麗傳說:
世界讀書日又稱圣喬治屠龍紀念日。騎士圣喬治屠殺惡龍,救出了美麗的公主。惡龍死后,血變成了鮮紅色的玫瑰花,騎士摘下一朵美麗的玫瑰送給了公主。
“你送玫瑰,我送什么呢?”
公主最后回贈給騎士一本書。
玫瑰象征著美麗與智慧,書象征知識與力量。
在美麗浪漫的四月送自己喜歡的女孩一朵紅玫瑰,送自己喜歡的男孩一本書,多么美好。
七
如果沒有書籍供我們閱讀,那么你想要知道的一切,必須用腳步去走遍,才能得以了解。
如果沒有書籍,我們也只能挖開一個個墳墓才能了解歷史。
世界之大,靠腳走,生命太短暫。只能靠思想去馳騁。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圣人亦如此。
當你的才華撐不起你的野心時,那么讀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