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傳記是同楊絳傳一起讀的。二人共同的特點是,都將時間視為有限而短暫的資源。所以格外珍惜,在短暫的一生中,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會不辜負這一生。
立志要趁早
蔡志忠,于1948年出生于臺灣省的一個小村莊。從小喜歡思考的,他坐在父親的書桌下思考,到三歲半,立志要成為漫畫家。
思考是最重要的人生利器
十五歲輟學去臺北開始畫漫畫,從此開啟了他一生的自學生涯,愛思考是他人生的一大利器,甚至已經與生命中融為一體。他認為思考往往比努力更重要。
少年輟學,去臺北畫漫畫,他始終堅持認為內容比繪畫技巧更重要,內容包含著一個人的思考。所以在經歷了兩次漫畫大災荒的時期,他都能在低迷中絕地反擊脫穎而出。比如他將生澀難懂的國學經典,以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大受歡迎,甚至將數學物理等都以漫畫的形式表現,在行業內,超越了一些專業人士。也充分的說明了自主學習與思考的重要性。
敢于做出內心的選擇。
因從小家庭環境中自由放養的氛圍,父母并沒有對于孩子有過多的束縛和干預。讓我驚訝的是就連一個孩子在決定15歲輟學跟父母說出決定時的對話竟是這樣平淡簡單:“我要去臺北打拼,找到工作了嗎?找到了。好的”。這如果放在現在豈不是要全家出動一起降服這個迷途的小鹿呢?當然,我并不是鼓勵大家都15歲輟學,因為對于蔡志忠來說,他十分清楚自己的選擇,也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當他做出這個決定時,父母對于他是信任的。
而蔡志忠用一生來踐行著他的原則。只要內心想做的事情,就會立即去做。所以他可以用三個月學會日語,可以四年在東京只為畫漫畫,還可以在50歲時閉關十年來研究物理,發現了愛因斯坦理論上的錯誤和漏洞。
幸福的人生在于你按照真實的自己來生活。
當記者問他,如果讓你再來一次選擇你是否還會選擇畫漫畫?答曰當然:“人的一生能夠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來工作和生活,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所以我每天像生活在天堂般一樣”
那么你最開心的事情是不是畫漫畫呢?
我最開心的時光除了在日本閉關四年畫漫畫。就是閉關十年的研究物理,有什么能夠比擁有一整段時間跟自己相處,專注自己的喜好,來的更快樂呢?
在蔡志忠眼里,時間是短暫的,所以他提出了立志要趁早,但是對于人生中需要投入的時間,他就毫不吝嗇,它可以在五十歲時,年過半百,拿出十年的時間來研究物理,并將這一段時間稱為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而對于我們現在的人,很多人要么會覺得時間還有的是,可以任意揮霍,要么就是覺得時間很短暫,所以一直在焦慮中看著時間一點點流逝,卻不知該做些什么,更不愿意投入自己的時間去做些什么,做什么事情都覺得是一種浪費,在這種憂慮反復中,浪費掉了大把的人生。
愿十年磨一劍。
所以對于我們的人生,自己喜愛的事情要舍得投入,因為在喜愛的事情上所投入的時間都是值得的。更不要急著去想出結果。要把人生這個過程活得更加悠然自得,結果只是一霎那間,但過程卻是需要我們慢慢研磨和體會的。
所謂慢即是快,愿我們在這個飛速變化的時代,都能夠以曼妙的身姿活出自己最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