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汁反流性胃炎不可怕,舒整茶預防治療經驗分享給你

膽汁是我們消化液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我們的膽汁反流的話就會出現胃部疾病,比如膽汁反流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也就是指由膽汁本該進入我們腸中,結果反而通過幽門逆流到了我們的胃中,刺激了我們的胃黏膜,導致胃部炎癥的產生。近年來,通過胃鏡檢查出膽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越來越多,但對于這個胃部疾病的治療,大家確實茫然,今天就給大家分析一下,關于這個疾病的前世今生。

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臨床癥狀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上腹部疼痛和嘔吐膽汁。上中腹部疼痛的性質呈燒灼樣疼痛,進食后加重,常伴有惡心、嘔吐,吐出淡黃色的膽汁混合液。常混有食物。有的還有黑便、嘔血、體重減輕等癥狀。

(2)禁食后可使上腹部疼痛加劇。

(3)服用制酸藥效果差。

(4)常出現貧血。

飲食習慣、生活習慣要正常。簡單地說,就是按時吃飯,我懂得了胃病不想吃的感受,但到點了不管自己餓不餓都吃。但這個胃病真的是三分藥七分養,歸根到底需要我們自己的身體強壯了才會好起來,就像幽門螺桿菌實際上大部分人都攜帶,淺表性胃炎都有,但發病的也就是我們這種特別不注意自己身體的人。修復胃粘膜靠的不是藥,是營養。吃好睡好,自然就好。一個正常的人,如果天天不按時吃飯,不規律休息,只要壓斷樹枝的最后一片雪花落下,遲早也會得胃病。

冷熱酸甜辣硬不能吃,禁止煙酒,其他隨便吃。面、饅頭、粥都是很好的食物,飲料、牛奶、酸奶(尤其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盡量不喝。當然也不能整天吃這些,營養還是不夠的,清淡的菜式、肉、荷包蛋(不是那種油煎的,是煮面條打在里面的)、煮雞蛋都行。

盡量細嚼慢咽,這樣可以減輕胃的很大負擔,幫助消化。

不吃夜宵,本來就消化有問題,睡前吃東西是自己找問題了。實在是餓的話,準備饅頭或者蘇打餅干,稍微吃那么點,抵住餓意即可。

按時睡覺,按時起床。也不用太過小心,精確到分秒,這樣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精神壓力。活的太仔細了,也不是那么好。加強鍛煉,注意保暖。

膽汁反流性胃炎若治療不及時,可產生并發癥,如食管狹窄、出血、潰瘍等。因反流的胃液可侵襲咽部、聲帶、氣管而致慢性咽炎,慢性聲帶炎和氣管炎,即臨床上所稱的Delahunty綜合征。胃液反流和吸入呼吸道可致吸入性肺炎。所以不管你是老胃病還是新胃病,及時治療,預后會更理想,治療時間也相對較短。但同時找對治療方法也不可忽視。

康德龍先生,汽車廠離退辦。

我患的是慢性胃炎,十幾年來時好時壞服用過的各種胃藥數不勝數。2009年8月初胃返酸燒心,噯氣噁心嘔吐,不停打嗝,胃及食管痙攣,呼吸困難,胸部緊壓感。胃鏡檢查診斷為返流型胃炎食管炎,胃及食管大面積黏膜血腫出血。中醫西醫都看了,用了許多昂貴的藥花了不少錢,卻無效果。吃不好睡不好,飽受折磨。我無法可想,上網求醫,無意中看到陳豐保醫師這名字,網上搜一看介紹,感到有了希望,于是購了1個療程舒整茶。用了第一天,就有胃輕松感,放屁,拉稀便。更明顯的是,出血癥狀已基本消失,頑固打嗝,胸喉部痙攣,返酸燒心,噯氣減輕不大,第二天當晚臀部大腿出現黃豆大小的丘疹,很癢,天亮消失。第3天出現右腳掌輕度發腫,腳掌走路腫疼的現象。第4天下午各種癥狀反而加重,食道,胃膜又開始滲血,返酸燒心胃疼加重,打嗝不停。但腳掌腫疼的現象已大大減輕。我仍繼續舒整茶。第5天癥狀加重現象緩解,病痛也好了很多,胃疼打嗝完全消失,我睡了十幾天來的第一個好覺。第六天醒來后,癥狀完全消失,第三罐藥都還沒服完,真是神奇!我又繼續3個療程,鞏固療效。停藥后的幾天,感覺一天比一天好,現已完全康復,到現在都沒復發。

黃靜連,軟件公司的管理者代表、銷售副總經理職務。

服用舒整茶以前,我的胃白天都很正常,大部分是在晚上睡著的時候,會突然起痛,很快絞痛到極點、打滾,然后緩痛至平息,整個過程有1-2分鐘左右,每隔2小時左右又會重復發痛,多的時候一個晚上有5次。2008初做過胃鏡診斷只是胃竇粘膜慢性炎,之后服用很多西藥都無濟于事,2009年10月份,我出現了高血壓癥,加上一直來這個胃絞痛使我精神遭受很大壓力,搞得我晚上睡不好覺,白天沒精神,體力明顯下降。2010年春節后在網上無意發現舒整茶,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先購買了一個療程,于是奇跡發生了,堅持服用后胃不適和胃絞痛癥狀沒了,心情愉快,精神爽,精力充沛,連血壓也偏向正常值了。

馬杜豪,某煤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員工。

本人2012年7月出現胃疼痛厲害,服了不少西藥,效果不佳,12月初胃鏡檢查淺表性胃炎、食管炎、噴門0.5*0.5息肉,我也搞不清究竟該如何治療,偶然在網看到了舒整茶功效好,經貴朋友推薦,我直接訂購了,發現他原來就是胃病患者服舒整茶好的,我開始服用,買了3個療程,現服了近2個療程,基本不疼了,去檢查后報告寫著未見異常了,盡然餐前、餐后都正常,非常興奮。

更多健康資訊加我們的v信咨詢:1141208822 本文所有內容權歸舒整茶所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