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一樹間

圖片源自網絡

文/柴門內外


終南山下有座古觀音禪寺,寺內有株千年銀杏,背靠青山,面朝古剎,長于高臺之上,依偎巍峨終南。盛秋時節,葉如黃金。

最早與此樹結緣,是因茶君指引,大約在七八年前。

忘了那天是為了什么事進到寺里,也忘了為什么被請在方丈的堂上高坐。我倆喝了清茶,聽了佛法,出門后感嘆法師眼神清亮。

那是我第一次見到這株銀杏。我們在樹下注目凝神,聽枝葉間風的細語,感受它歷經千年修習而成的靈性。

樹干直徑約近七八米,估計十數人都不一定能夠合圍。樹枝垂落于地上,長出細密的氣根,粗粗細細,獨木成林。

樹下有蒲團,大約是和尚在此早課來著。還有兩三石桌椅,供游人休憩。

下到高臺之下,一眼千年古泉自盤根錯節的樹根間流出,明晃晃汪在小徑邊上,水面上飄著一個木瓢,拿起瓢來,舀起一些泉水送入口中,清洌甘甜,頓覺耳清目明。

此后,每逢春秋,幾位好友必相約前來。春天時看它初萌新芽,以千歲之軀煥發嶄新生機;秋天時看它燦美如畫,風起處落葉紛揚落下,鋪就一地令人震撼的金黃。

圖片源自網絡

記得有次和友人前來,正遇上飯口,齋堂外炊煙裊裊,齋堂內飯香陣陣,熟悉的居士熱情地留我們用齋飯。

于時我倆拿了客用的搪瓷碗,打了飯菜,坐在堂內吃了起來。吃的什么已經忘記了,光記得屋里靜悄悄的,和尚們只埋頭吃飯,沒有一絲多余響動。這么肅穆神圣,搞得我不禁要放輕自己咀嚼的聲音。

齋堂就在銀杏樹旁,吃完齋飯出來,在銀杏樹下小坐,只覺得清風陣陣,心里全是寂靜。

再后來,偶爾煩了累了,驅車來此,在銀杏樹下坐坐,聽風從樹間穿過的細語,看葉與葉勾連的脈絡,腳踩在青石上格外心安。抬頭仰望,茂密的枝葉遮天蔽日鋪陳在頭頂,細碎光影在眼前斑駁搖晃。放眼望去,終南山靜默如常,護佑著山下這位老朋友。

圖片源自網絡

是啊,銀杏之于我們,已是千歲老人,但于橫亙此處億萬年的終南山,還只是個小朋友。

最早我們來時,寺里沒有什么人,和尚們專心念經,香客們安靜進出。院落里一派清凈。

之后沒過幾年,隨著微博、微信、朋友圈的宣傳,銀杏樹的名氣越來越大,漸漸蓋過了寺廟的名聲。

方丈仍是多年前眼神清亮的悟宣法師,這些年他下了很大功夫經營寺廟。新的殿堂拔地而起,朱紅大門上嵌了鐵珠,在銀杏樹的高臺之下,修建了供人參觀的俑道。之前隨意瓢飲的古泉水,也一道鐵門上了鎖,估計得交了銀兩才能汲取一二。

盛秋葉黃時,人群烏泱泱慕名而來。高臺之上扎起了圍欄,游客們圍著圍欄拍照觀賞,嘻笑吵鬧,于是這清凈寺廟,竟象過廟會一般的熱鬧了。

圖片源自網絡

最后一次去大概是在前年。被圍欄擋在離樹十米遠的地方,只能遠遠的審視,心里泛起失落。

終于,再不能與它親近,再不能在樹下的石凳落座,再不能抬頭仰視,透過枝葉間隙去感受細碎斑駁光影,也仿佛再嗅不到那熟悉的靈氣了。

后來每年只見新聞里一面說銀杏落葉黃金毯如何漂亮,一面說來觀賞的人如朝圣般擁擠,附近村民在路上開始攔截收費什么的,總冒出一些與古寺古樹不甚相稱的笑話來。

圖片源自網絡

其實不去也罷。

我慶幸在它不被人知時,來過,見過,感受過。

它總在我心里,清凈,神圣,蘊著千年的靈性。

它總在終南山下,日復一日,看盡人世浮華。

圖片源自網絡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DaDa2閱讀 189評論 0 0
  • 文/仲先生 書接上文。 前情回顧:Miss Li擇業記-12 1. “哪是當然的了,快點告訴我嘛,又吊人家胃口。”...
    仲虺閱讀 327評論 0 1
  • (1) 第七個男朋友終于也向我提出了分手,我的胳膊里夾抱著他送給我的粉紅頑皮豹,一只手輕輕地的拽著他的衣角。 可是...
    七月小妞閱讀 1,723評論 4 9
  • 我和我老公是高中同學,在三面前聯系上了,在學校三年我只記得有個個子高高,外號叫大款的一個男同學,臉龐沒有一絲印象,...
    老天愛笨小孩嗎閱讀 166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