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羽依娜
1、
最近,收到幾位朋友的咨詢,主人公的案例有些共性,所以,想拿出來梳理一下。當然只是作為案例,不評判好壞。
第一個案例,是一名考研失敗的應屆畢業生,失敗的考研經歷對他打擊挺大的,直到今年3月份才緩過神來,開始找工作。
但是,在找工作的過程中,他不知道要找什么樣的工作,對行業、崗位都不大清楚,不知道未來會是怎樣的。
后來隨便找了一份人事工作,但是又遲遲沒辦法進入狀態。
第二個案例,主人公高考失敗之后,開始陷入迷茫跟糾結狀態,不知道是要繼續讀書還是選擇工作,后來聽人介紹,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去讀了技校,今年畢業。
畢業后,在廣州找了一份工作,但是自己很多東西都不懂,也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去面對,而且不知道未來何去何從,心里特別的壓抑難受。
我們可以看到,兩個案列的主人公目前都在工作,但是由于當下很多東西不清楚,而且又看不到未來,所以很迷茫,但是又很想看到未來、看到出路。
我相信這樣子的一種狀態,并不是兩個個例,而是很多剛畢業不久的應屆生的真實寫照。
2、
高考之前,很多人面前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那就是高考這座大山,這座大山擺在大家的眼前,只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努力爭取考出更好的成績,這便足以,無需去考慮更多關于未來的東西。
可是,當你已經跨過了那座擺在我們面前20年的大山的時候,奔赴大學校園,卻發現眼前一片明亮,有著無數條的道路,沒有人給你定目標,也沒有人在前面給你引路。
那時候,很多人猶如迷失的少年,看著眼前人來人往的穿梭,人流匆匆的漫步在每一條道路上,大家各自趕著各自的路,你瞬間迷茫了,不知道何去何從。
你開始向身邊的人尋求幫助,你問路人甲,你這是要去哪里呢?路人甲走著自己的路,跟你說他走的路是怎樣的,覺得挺好的,然后,你便跟著他的腳步前行。
可是,當到了前面的下一個分叉路口,你便又開始迷茫了,你不知道這個路口該如何選擇,所以,你繼續向身邊的人求助。
你問路人乙,你要走哪條路,這條路是怎樣的,路人乙跟你說了他的選擇及展望,然后,你便繼續的跟隨著下一個人的步伐,可是,漸漸地發現走的路,并不是自己所想要的。
繼而你在跟隨著別人的腳步中迷失了自我,也變得更加的迷茫,可是,在迷茫中,你卻不知道該怎么辦,而是依舊尋求別人的幫助。
你甚至連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自己猶如一個帶著肉體的空殼,在世間穿梭。
3、
我們從小到大的校園教育中,已經漸漸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我們習慣了先有一個目標,再朝著這個方向目標去努力。可是,當踏入社會的時候,發現前面并沒有人給你定目標,你有著更多的選擇,可是,你卻找不到自己下一步的方向。依舊按著自己原有的思維定式,想要先看到未來,先看到出路,再做選擇,繼而去朝著你定的未來方向去努力。
然而,處于當下,卻看不到遙遠的未來,所以你迷茫不已。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柯達這個品牌,如果你在20世紀80年代有拍照的話,那么,很多人買膠卷的時候,肯定會首選柯達這個品牌的膠卷。
今天,我想借柯達到iPhone的產品更替變化的過程,來跟你聊一聊遙遠的未來的一些東西。
從1888年柯達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個感光膠卷,到2012年9月19日宣布破產的時候,柯達已經成立130余年,業務遍及150多個國家地區,但是如此輝煌的品牌,有誰想過在未來的某一天,他會破產呢?
柯達的破產主要原因是跟不上數碼相機的潮流,那時候,尼康、佳能、索尼等品牌相機占據市場,成為了市場的主流。
而好景不長,智能手機諾基亞在2004年推出第一部百萬像素的手機7610,手機能拍出好照片,致使數碼相機慢慢衰落。
但是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諾基亞代表的傳統手機也沒有存活多久,2007年iPhone橫空出世,五年后其市場份額遠遠超過諾基亞,諾基亞漸漸衰落。
在這之前,商界人士肯定無法想象到,一個百年的柯達公司,竟在10年內被數碼產品商打敗,手機廠商也在10年內漸漸取代數碼產品,而硬件廠商也在5年內漸漸動搖世界份額第一的諾基亞手機廠商。
我們可以看到,世界變化的速度越來越快,未來也帶有很多的不可預測性。
回到前面的問題,倘若你現在就想要先定好關于未來的長遠目標,然后按著學生時代的思維定式,去朝著自己定好的目標方向去努力,那是不是有點為時過早了呢?
未來在不斷地變化,充滿著很多的變數,今天定下的目標,或許在幾年之后,卻完全不符合市場的變化。
時代在變化,我們的未來目標也會跟著時代跟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既然現在,看不到未來,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先看看現在呢?
4、
前面提到的兩個案例中的主人公,目前都處于工作的狀態,但是,兩個人卻在有些迷茫、焦慮、郁悶等等這樣的情緒癥狀。
其實,我們在人生的每個階段上,都會因為外界的一些情況,導致我們出現各種各樣的情緒問題。這些并不可怕,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外在的狀態,找到自己缺失的部分。
職業生涯規劃師古典說:“當缺失興趣的時候,我們表現出厭倦的情緒,再嚴重點,會開始覺得活得沒意思。”
“當缺失能力時,我們表現出焦慮的情緒,再惡化就頓生無力感。”
“當缺失價值的時候,我們表現出失落的情緒,持續很久以后,內化成自卑。“
而這三點的概括,其實就是很多人出現各種情緒的真實分析。
面對相關的情緒產生的時候,你需要學會對癥下藥,
當厭倦的情緒產生的時候,你需要做出變化;
當焦慮或者迷茫產生的時候,你需要不斷學習;
當你覺得失落的時候,你要爭取能夠發揮自己的價值;
現在與遙遠的未來之間,其實還隔著一層朦朧的霧,既然沒辦法看得很清楚,那么,就先看看現在,先從自身分析,分析自身產生情緒的原因,找到自己身上所缺的東西,一點點補充,去充實自己,找回自己。
當自己不斷在進步中前進,那么,相信你也會漸漸地看清未來的。
不要想著自己明年后年乃至未來要做什么大事,對于未來發生什么,我們無法預測,但我們能真實把握,計劃好今天、明天,把當下過好,才是比較靠譜的。
不要擔心那么多,現在,是看不到未來的,不要急,一步步來,要相信你自己。
不管現在的你過得怎么樣,不要忘了還有遠方的我為你加油打氣。
作者:公羽依娜
寫抒心、真實的文字,關于成長、職場、愛情。
如果你覺得此文不錯,麻煩幫我點下“喜歡”
也歡迎你關注我,一起交流!么么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