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互聯網+”的始作俑者,小米一直如同一條鯰魚一般,把原本躺著賺錢的傳統行業搞得雞犬不寧。這一次,雷軍和小米來攪和飲料行業了!
10月13日,小米旗下“米家有品”商城一氣兒上線6款“平仄”袋泡茶。
這兩年,網紅喜茶、喪茶等茶飲店營銷做得風生水起,引發一輪“互聯網+茶飲”熱潮。網易嚴選賣茶、京東金融投資茶,其實都不如雷軍下手早。早在2015年初,雷軍就領銜順為資本在醉品商城(一家茶類垂直電商平臺)砸下千萬美金的A輪資本領投。
從“發現你的茶”的試水,到此番“平仄”品牌系列袋泡茶的隆重上市,雷軍正在用他所擅長的“互聯網+”方式打開茶市場。他已經不甘心只投資了。
值得一提的是,喜茶的創始人聶云宸一開始也是賣手機的。這么看來,雷軍此次玩“互聯網+茶飲”,倒也不是無例可循!
1,小米賣茶飲有什么好驚奇的?
畢竟它連內褲都賣了!
很多人都知道是科技達人,他的心頭肉是小米手機。鮮有人知道的是,雷軍最開始的夢想是:“I have a dream:開一家餐館,有很多人排隊。”讓人甘愿排隊的餐館沒開成,讓人甘愿排隊的小米成為慰藉。
不過,雷軍的野心從來沒有局限在手機。
很多人知道,雷軍最推崇的是好市多(Costco)——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好市多的一大特點是東西品類齊全,但都精選該品類下的最好產品。
早在2013年,小米就開啟了生態鏈計劃,雷軍定下了5年內投資100家生態鏈企業的目標。據官方透露,截止6月30日,小米生態鏈企業已經達到89家。
小米生態鏈逐步壯大之后,涉及的品類也越來越豐富,小米銷售的產品涵蓋空氣凈化器、電飯煲,甚至毛巾、電動牙刷……小米正在從一家手機公司變成了“百貨公司”。
2016年3月推出了米家品牌,專門承載生態鏈產品,并打出了“科技界無印良品”口號。據說,2016年底,“米家有品”APP安裝量5000萬,接入設備總數超過4000萬,日活500萬。
小米最開始賣非科技產品的時候,粉絲罵聲一片,比如起初“米家有品”賣毛巾的時候用戶都震驚了:“小米怎么能賣毛巾?你還是個科技公司嗎?”
小米學習好市多精神,從產品定位到選材、設計、生產、質檢、物流等每一個環節,都必須經過層層把關才能上線。秉持高性價比格調,慢慢平息了粉絲的戾氣。等到科技公司小米賣內褲,大家也就見怪不怪了。
時至今日,你會發現一個現象:購買小米生態鏈產品的用戶,一點也不比購買小米手機的人少。
不過,對于食品飲料這一塊,小米一直保持高度審慎,畢竟食安問題此起彼伏。這一次,進軍沖調茶飲料,也算是一種謹慎的試水。
2,為什么選擇茶飲為突破口?
“雷布斯”的偏好一直沒變!
早在2015年4月的中國綠年會上,雷軍就稱小米的下一個風口在互聯網農業。農業是個大坑,雷軍為什么選擇茶葉為突破口呢?他本人到處宣揚的可是喜歡喝咖啡!
據合伙人稱,茶葉和陶瓷是中國在國際上的兩大符號。茶行業的產業鏈很長,從種茶、炒茶、禮品到茶具、茶文化等都非常豐富。所以,茶葉的價值很高。與其他農作物相比,一斤茶可以賣到上千元,甚至過萬。只有從拿這樣的暴利產品下手,才能玩轉互聯網+。試想,本來就利潤低的產品,“互聯網+”的剪刀手不得剃光了?
從市場角度來看,茶葉作為一種健康飲品正在為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過去20年,全球茶葉產量和消費量增加了50%。而中國茶葉線上銷售呈現幾何式增長。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國內茶類電商B2C市場交易規模達39億元,占線下零售市場交易規模的4%;到2013年,茶葉電商銷售額接近85億元。2014年僅整個淘寶茶葉銷售額28.5億,相比2013年15.4億增長了85%。
另一則數據顯示,全球袋泡茶的年消費量已占茶葉總消費量的23.5%,歐洲各國的袋泡茶消費量普遍占其茶葉消費總量的80%以上,美國、法國甚至達到98%,而袋泡茶在我國還遠沒有被廣泛推廣,國內袋泡茶消費量僅占茶葉總量約3%。
未來,國內袋泡茶市場將是茶產業中最廣闊的藍海。
從競爭態勢來看,立頓雖是袋泡茶代表,但近年來起地位明顯下降。長期使用廉價的大路茶作為碎茶底,加上近年頻頻曝出的負面新聞,85、90后新生代對立頓品牌形成了“劣質茶”“low”等負面印象,他們不再像70、80后一樣推崇立頓茶。小米此次進軍袋裝茶市場,就是意在占據年輕消費者的用戶心智。
利潤空間大、發展前景好、市場存在藍海,雷軍認為出手的時機到了。
3,像賣手機一樣賣茶飲?
雷軍歐巴,Are You OK?
“平仄”袋泡茶精選的茶底是大名鼎鼎的正山小種、大紅袍、金駿眉等名茶。花一百元左右就能品嘗到這些傳說中的名茶,這對于不懂茶的小白們來說,誘惑很大!
讓年輕人喝茶變得更簡單、擺脫選擇困難癥的“平仄”袋泡茶,簡直和當初699/799元可以“啥都有”小米手機一模一樣的套路啊!
一句話,小米正在以賣手機的方式賣茶飲。
被外界流傳最廣的小米成功七字訣——“專注、極致、口碑、快”,也被“平仄”袋裝茶融入品牌血液。
“平仄”袋裝茶的領頭創始人其實就是從小米辭職的。在初創時期就進入小米工作的戚冬杰在敲了6年代碼之后,選擇了離職創業茶品牌。小米人似乎都有一種為情懷埋單的精神:戚冬杰在小米加班的那幾年,經常喝茶解困,創業就以茶為首選項目。
目前,“平仄”袋泡茶充當著小米的供應商,我們有理由相信,雷軍未來可能全面涉足茶領域,如同他不甘心只投資醉品商城一樣。當他嘗到甜頭之后,會不會大幅進軍飲料業,真的不好說,畢竟連王思聰這樣的網紅都自己做飲料了,擁有扎實粉絲的雷軍,跨界做飲料,不足為怪。
不過,隨著這幾年董明珠阿姨跨界頻頻失手,外界對于跨界操刀越來越不看好。那么跨界飲料,雷軍歐巴,Are You OK?
沒人敢懷疑小米的粉絲經濟。和其他品牌買來的粉絲不同,小米的粉絲似乎一直都在。雷軍最大的問題是,小米能不能把龐大的“技術宅”粉絲群體導流到米家有品?靠小米的品牌,“平仄”的標準能不能支撐起這些粉絲對袋裝茶的信任度?
他們會像當初分享小米手機一樣自動充當口碑發射器嗎?
這,真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