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隨筆 | 今晚,短話長說,說長道短。

前段時間讀到一則舊聞,說的是圍棋棋圣聶衛平與象棋大師胡榮華對戰,兩人在各自的強項中顯示了強大的實力,最終各贏所長戰成了平手。

由此,我想到了幾個詞。


【】取長補短

“取長補短”,是一個經常被長輩拿出來教導后輩的成語,意為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也泛指在同類事物中吸取長處來彌補短處。

對于“取長補短”,人們最強的認知就是“木桶定律”,即一只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它最短的那塊木板。

說到這,你或許會認同的點頭,而且很多人都如是做,認定只要不斷地補齊自己的“短板”,讓自己的缺點變得更小一點,自己這只“木桶”就一定能裝下更多的水。

但是,如果我們轉變一下思路,用這只木桶裝石頭或樹枝呢?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應試教育,迫使我們各科成績都要均衡拔尖,才有可能考取名牌高校。這就導致了我們從小就把過多的時間花在“補短”上。

然而,長大后,恍然發現,那些曾經偏科的同學,只要努力專注于把自己最擅長的事做到更好,往往就能笑到最后。

我不禁想起多年前,必勝客推出一款自助水果沙拉,店員只給你一只小碗碟,能裝多少水果那就得看你的本事了。那時,我們幾個女生會利用不同水果的形體優勢,在小小的碗碟邊緣擴建出更多空間,最終盆滿缽豐,裝入的水果往往能超出小碗幾倍的體積,高高壘成水果塔。


由此,我又想到了一個成語“揚長避短”。


【】揚長避短

說到“揚長避短”,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孫臏賽馬”。

話說戰國時期,齊國大將軍田忌與齊國公子打賭賽馬,總是不能取勝。孫臏分析了雙方馬的實力,給將軍建言“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經過合理的調度,發揮了己方的優勢,規避了劣勢,最終牽制了對手的主要力量,以一敗兩勝巧贏了比賽。

而漢高祖劉邦無疑是“揚長避短”的代言人。他深知自己出謀劃策不如張良,治國撫民不如蕭何,帶兵打仗不如韓信,但能將自己“知人善用”的所長充分發揮,協調各方所長為己用,最終一統天下,成就霸業。

有人會說,這些歷史名人都離我們太遠,我們普通人就是圖個安穩,不要掉隊。不然吶,在日常工作中很難混。

其實,在分工發精細的今天,企業越來越講究團隊合作,充分發揮各成員所長,規避個體的短板,實現集體價值利益的最大化。

美國國家商務家具有限公司創始人喬治·莫舍就曾指導哈佛畢業生:

“仔細考察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利用自己的優勢努力工作,通過與人合作來平衡自己的劣勢。回避在很多不同方向上空耗精力。保持專注,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并保持留意新的機會。”

【】取長補長

此外,還有個詞,你可能從未聽說——“取長補長”。

劉文彪老師是位油畫家,多年在大西北的生活經歷,使他擅長描繪恢弘蒼茫的西部山區風光,也因此榮獲諸多國家級美術獎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我曾問他“為何不試著畫一下人物,或多涉獵一些其他畫種呢?”

劉老師語重心長的將他經多年閱歷歸納而來的心得“取長補長”傳授于我。

認清自我、找準定位,對外,吸收所處領域優秀的經驗做法;對內,歸集自身優勢并充分發揮。通過“取長補長”的法門,壘砌自己的稀缺長板,最終,構建出讓自己從容立世的核心競爭力。”

這個特別的理論,無論是繪畫愛好上,還是工作生活上,都使我更為受用?。


人的精力有限,時間對每個人都很公平。你的時間花在哪里,你的成果就在哪里。

因而,集中時間精力去發揮自己的長處。等積累了實力,有了立世之本后,再隨心而動的織補缺漏、錦上添花,讓自己的羽翼更加豐盈,翱翔的天空更加廣闊,不失為成長的好方法。


這里,還有一個小故事。

一人問禪師:“我有缺點嗎?”

禪師答:“有啊,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多。”

這人問:“那我有優點嗎?”

禪師說:“當然有,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少。”

這人驚訝的問:“那你為什么要和我做朋友?”

禪師說:“因為太陽一出來,星星就不見了。”

你看,擁有一個奪目的大優勢,能蓋過漫天微不足道的小缺點。

期待,你如太陽般明耀。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